
埃裡希·瑪利亞·雷馬克
最近看完第141部電影《西線無戰事》。斷斷續續的看了一周。作為一個女生,看完不禁感歎,戰争太殘酷了。不放過任何一個人的生命!
先從他的原著說起,原著《西線無戰事》的作者是德國小說家埃裡希·瑪利亞·雷馬克。這部小說是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曾經有當兵的經曆。所以他描寫的戰争有許多細節和戰争的恐怖。該書出版後即很快赢得聲譽,1930年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也非常成功。我看的這部是由愛德華貝爾格導演的,2022年在德國上映的,反響也很不錯。獲得歐洲電影最佳效果獎等等。是第三次被搬上熒幕。
裡面全部是男演員。沒有一個女性的角色。故事是這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政府以漂亮的口号呼籲年輕熱情的學生志願者投身戰場保家衛國,保羅和其他學生狂熱地鼓掌、歡呼,然後唱着歌出征。但他們在前線上目睹的戰争實況卻是殘酷而無意義的。當保羅好不容易從愛國的迷夢中清醒過來時,卻發現另一批青年學子又被騙上戰場送死。而最後保羅也命歸與此。

電影畫報
整部影片以清冷的色調,開始展開。除了一開始,青年戰士入伍的興奮之外,後來幾乎都彌漫着死亡的訊息。他們想不到自己其實就是一個工具,淪為奴隸,去戰場送死而已。影片展現了相當恐怖的情節:坦克無情的碾碎着戰士的屍體,為了活命,一刀一刀的紮向敵人的心髒,喝的是污濁不堪的水,在泥水裡翻滾掙紮。
女人,孩子,晚餐,圍巾,海報,這一切是多麼美好呀!在戰争面前,什麼似乎都沒了顔色。就是殺戮。死亡,開槍,搏擊。為了活命,去偷農戶家的生禽,逃跑不成還被農家孩子一槍送了性命。

戰争的場面
生命在戰争面前太渺小了。一直拼到最後的保羅以為能榮歸故裡,不想到差幾分鐘戰争就要結束的時候喪了性命。生與死就差了幾分鐘,手裡緊緊攥着家人的圍巾。人都不是人樣了。
堅不可摧的坦克、盤旋掃射的飛機、火焰噴射器到了戰場上,更是猶如恐怖怪獸一般,變成每一位戰士的噩夢。保羅看到自己同伴的屍體被碾壓時,《西線無戰事》用血淋淋的寫實感影像,以及一種低沉刺耳的配樂,讓人看着觸目驚心!
女孩子們應該好好看看這部影片,好好珍惜現在的和平年代。雖然戰争屬于男人,女性也應該了解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曆史。德國和法國的鬥争有多麼殘酷。而國家首領之間的意識矛盾裡就這樣攥着幾千萬的戰士的生命。女生而不應該僅僅把精力放在穿衣打扮之上。
我還看過類似的戰争片,比如:《拯救大兵瑞恩》,《美麗人生》,《珍珠港》都是一樣以大手筆展現的血淋淋的戰争和納粹集中營的非人道場面。
“所有的戰争都是内戰,因為所有的人類都是同胞。”弗朗索瓦·費奈隆
謝謝您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