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音樂家莫紮特嗎?聽過他的古典音樂《費加羅的婚禮》嗎?你可知他為何英年早逝?才華橫溢卻為何一生窮困潦倒?悲劇一生的根源是什麼?
電影《莫紮特傳》從一位宮廷樂師薩裡艾利的邪惡的心理角度講述了莫紮特桀骜不遜的一生。

好天真的莫紮特
天才的狂妄自大,不通世故的心性,直接導緻沒有經濟來源,生活困頓,潦倒緻死。
但他寫的作品在後世像熠熠發光的珍珠一樣永世相傳。莫紮特本人也被後人譽為音樂鼻祖。

轟轟烈烈的話劇表演
莫紮特的荒涼在于小人作梗,嫉妒英才。
我已不知自己是誰,在做什麼。
--莫紮特
01.莫紮特的悲劇之一在于對世事的不成熟。
莫紮特,天真放蕩,瘋瘋癫癫!六歲即能作曲的天賦讓他在音樂世界裡初綻光芒,小小年紀便展現音樂大才。
薩裡艾利與他第一次見面就知道莫紮特不同凡人。前幾分鐘還在與宮女調情,後幾分鐘就進入波瀾壯闊的作品演奏指揮裡。
薩裡艾利充分領略了這位天才的曠世之才,沒有猩猩相惜,卻羨慕嫉妒恨,一步一步從中作梗,玩死了莫紮特。
莫紮特有自己的一個緻命的缺陷,就是不懂入世,不夠成熟,自視藝術天分高于一切。對平庸,世俗,金錢,婚姻馬馬虎虎,對人生寥寥草草。自恃有才,覺得自己能像李白那樣“千金散盡還複來。”
對小人的陷害,诽謗,排擠毫不在意,視而不見。

與皇室的直言不諱
得罪了皇室,父親的離世,妻子的無助和貧窮,莫紮特不得不放下身價,屈就低層寫曲。但仍舊賺不了幾個錢,生存愈加艱難。最後累暈在演出現場。薩裡艾利趁火打劫,逼他完稿掙錢,莫紮特耗盡心力完成最後一部《安魂曲》撒手人寰,最後連個墓碑都沒有,在雨中草草收場!

奄奄一息的莫紮特
莫紮特從不為永恒作曲,但是正因為這個理由,所以他的許多作品均是永恒的——愛因斯坦
02.薩裡艾利的嫉妒,像條毒蛇毒死了莫紮特,也纏住了自己,最後精神失常。
薩裡艾利也有自己的音樂天分,但與莫紮特相比如此平庸。在他的眼裡,他如此迷戀莫紮特的天分,欣賞他的藝術才華。
“我透過音符所架成的鐵籠看到最純粹的美。”

巅峰時期的演出
莫紮特的每場演出,每個作品,甚至他的居家生活都像磁鐵一樣深深的吸引,還特意安排了他的耳目。
莫紮特卻沒能識破他的蛇碣心腸,還幾次向他求助,以為是自己的音樂知己。
在神的面前,上帝如此偏愛莫紮特,給了他源源不斷的靈感。卻關閉了另一扇門,在生活上,莫紮特簡直是災難,簡直是弱智。
中了小人的計謀渾然不覺,臨終一首《安魂曲》送走了自己。
薩裡艾利終究也是不得安甯,日夜被莫紮特的魂魄所糾纏,精神失常,音樂之路枯竭,泯為衆人。最後自殺。
“到處都是庸才,我寬恕你的罪。”最後薩裡艾利面對世俗衆生不僅感慨萬分,天才沒了,世界也荒蕪了。
上帝為何讓我如此無底自容的垂老與人間?
本來他是可以與莫紮特成為莫逆之交,成為知音。
就因為嫉妒,陷害莫紮特35歲英年早逝,縱是得手也惶惶不可終日。
嫉妒是一個人發自内心的對另一個人最大的認可。嫉妒也是一種令人無可奈何的感情,象征着人性的弱點與醜惡的一面。
為什麼不能保護莫紮特的天才,讓他根植于肥肉的土壤裡自然生長?為何要如此狠毒的泯滅于盛年。
中國是講“中”的國度。對于天才的偏頗是不欣賞的。燦爛一時,不能終老終究也是遺憾。
您是不是也覺得自己滿腹經綸,懷才不遇?是不是可以從莫紮特的一生得到一點啟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