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沉煙》
有種人活在人群中也會像塵埃一樣缥缈虛無,導演就是拍的這類群體的人,馬有鐵與曹貴英兩位被抛棄的人,馬有鐵親人一個一個相繼離世,丢下他如同塵埃一樣活着,剩下的三哥也隻會把他當作如同工具人一樣使喚到抛棄,電影中多次提到馬姓人名,我能記到的就是馬有金、有銀、有銅、有文、成萬,最為諷刺的有鐵的這個鐵看似是最無價值的存在。而且通過姓名也可以感受出城市在進步,上一代人大多數都是以物來取名,但是到了下一輩就開始追求更好的取名,這樣也能看出馬有文的家庭也是過的不錯。
而曹貴英被衆人稱為“瘟神”,她的病雖然導演沒有說,但是從感覺來說應該也是受到之前家人的對待患下這個病。
兩名被抛棄人群從陌生到熟悉相互取暖,從沒愛到有愛,這部電影裡最後對愛的定義我覺得是模糊的,他們兩人應該顯于同類,一方死後再無同類選擇共同滅亡,有些“浪漫主義”色彩。
整部電影雖然是一部農村題材電影,但是畫面美感是絕對不少,可能導演更多也想表達雖然生活非常艱難,但是也還有許多美好的事物,表示無論有多艱難都應該有意志的活下去,的确他們的生活也是一點點變好,但是變好的同時也是建立在雙方互相的層面上,就像最後的陰陽相隔也是壓垮生活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兩人不相遇,馬有鐵以他的身體狀态一定能活到更長,但是那種活着更像是無意義的軀殼般活着,當他有了曹貴英後他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所以我也能理解最後的行為。
接下來就是我個人不是特别喜歡的地方。
《隐入沉煙》從電影氣質就是奔獎而去的,人文題材、農村題材、美感氣質都是外國偏愛的“中國電影”,但是整部電影我看下來割裂感比較嚴重。
第一導演聚焦寫實風格,但是給我感覺并不算特别寫實,因為電影中大多數是以“苦”為推動故事,說實話真的太苦了,苦的都有點“不真實”,并且有些太過于悲痛式拍法,個人覺得一點都不舒服,電影中幾乎沒有太多正常樸實生活鏡頭,更多是因為“苦”兩人去經曆這個“苦”的過程,反觀同類題材賈樟柯怎麼去拍的,可能賈樟柯拍的更加寫實化,但是他拍的就是非常的自然,賈樟柯電影裡的人物都會經曆困境,但是困境與生活兩則賈樟柯拍的會非常的流暢,沒有故意特寫的去記錄苦日子,當然每個導演想法不同,風格不同,這樣去對比肯定不公平,可能我個人也是更偏向喜歡賈樟柯這種找尋“真實感
”的電影吧。
第二就是表演,很多人都是海清演技炸裂,的确如果把兩位主演分開放在不同的電影裡,演技都是炸裂的,但導演把他們放在一起明顯的給我們觀衆帶來一種割裂感,作為擁有表演經驗的海清與路人武仁林,一個人是在“表演”而一個是“真實”,他們兩人在一起總是給我一種海清的表演痕迹太重了完全不适應,所以這樣導緻我感受到了電影的不真實性,這就是職業演員與非職業演員的不同之處。
《隐入沉煙》的确電影拍的不錯,故事抓人也讓我們觀衆去聚焦目前農村的邊緣人物,電影的美感也是拍的很好。但是這類電影太多了,比這部電影優秀的也不少,并且我個人也更加喜歡“寫實性電影”并不是“苦難電影”,所以電影中“割裂與過于戲劇化”的設定在我這裡真的是減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