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25于小西天
5.5/10
三星是我剔除個人偏好的最大尊重,打及格分,在于人物和情節勉強還能自洽。兩分則是本分。
ps.打分這件事不僅主觀性極強,而且不同時期的差異太大,必須要不斷修正,但不同影片又勢必在特定的背景下觀看,因此想公正地列出光譜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本來想和泰坦尼克号或鋼琴家做一對比的,但又覺得沒有必要了。
一句話概括,在最好的場館最好的位置(c位)浪費了兩個小時,内心毫無波瀾。很認同用戶pythia評價-七寶樓台。
先前被安利過無數次的電影,設定和主題(樂手,藝術,理想,孤獨…)等都認為很合胃口。明明是期待最高的一部,但即便在看了天堂電影院後預期降低,還是頗為失望。
隻此對商業片和傳統劇情片的排異程度達到頂峰。從此徹底避雷:套路劇情片、好萊塢商業片、豆瓣多人9+…
不僅完全無法打動我,連代入角色、入戲都不可能,明明知道那是淚點還是毫無感覺,已經對此類影片的内容徹底産生抗體了,生理性的排異反應。
如果不抱預期或那麼嚴苛的要求,或許會打稍高一點,但這種打分毫無意義,且這種片就不應該現在看!很多片隻适合中學時期看,過了一定的年齡後就必然無法共鳴了。
具體吐槽:
一切頑固的習俗性的都應當清除,一切強迫性的手段都應該抛去。
本片一股商業片好萊塢味,完全看不出歐洲的味道,甚至用的也是英文和英美演員。(當然,不是對英美有什麼不良偏見)
以下是通病,不針對本片。
臉譜化的人物形象,鏡頭語言充滿引導性,剪輯過快打破時間的自然流動節奏、景框限制人們的注意力、畫外音和煽情音樂帶動節奏、一水的面部特寫。
套路式僵化的情節,充滿戲劇化的巧合和設計感的沖突。簡直不能再俗套了:出身貧寒卻天賦異禀、一夜逆襲、一見鐘情邂逅愛情…該有的一個不少,但沒有一個是真正必然且合理的。
宏大叙事導緻失真。對話完全不自然,作者寫好的說教而非角色本人的口吻。
總之,看到的不是情感的真實流露而是生硬的設計,不是觀衆主動發現而是導演強行塞給觀衆。
結尾說教味過重,就當作文本來分析吧,有限的确定性和無限的…不說了,說到底就是保守主義。實際上這個人物可以塑造得更好的,像涅朵奇卡和樹上的男爵。
1900當然可以解讀,但在劇情爛透的情況下沒有必要。
演員一看就沒吹過号、老明星實在令人出戲。
ps不明白場内為何有人抽泣,仿佛我的心是鐵石做的,是否還應當受一番道德譴責?
先寫這麼多2025.3.25
雙重的假就更不能容忍了,一方面情節本身失真和不合理,另一方面還強裝出情感的表達,簡直是睜眼說瞎話、虛假的浪漫情懷式自嗨。當然,有時候會存在一重的真和一重的假,要麼是技法和情感不匹配,要麼是隻有技法卻情感空洞。
塔可夫斯基所說,當代電影内部有幾種發展趨勢,紀實性趨勢最吸引人并不是偶然的。它如此重要,蘊含如此多的潛能,以至于大家紛紛效仿。然而真正的紀實與記錄,并不是手持搖晃的攝像機(有的攝像師甚至不調準焦距)或其他類似的把戲。重點并不在于如何拍攝,而在于傳達事件發展具體而獨一無二的形态。不少影片看似拍得随意,但其雕琢與做作一點也不比象征貧乏的僞詩電影少:二者都缺乏被拍攝客體的具體的生活與情感内容。
其他
想當初兩個月前剛接觸電影的時候,幾乎是來者不拒,每部電影都想發現新大陸那樣收獲頗豐。
反思一下,為什麼最近總是失望,很少有看完整場不入戲且忿忿離場的情況。為什麼口味越來越挑剔,像個冷面的批評家一樣。難道是失去了包容和理解的心了嗎?在不是一張白紙的情況下,必然會做出一定的評判,而我隻能相信當下的所思所感。
外界/現場反應:
不明白場内為何有人抽泣,仿佛我的心是鐵石做的,是否還應當受一番道德譴責?
小噴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特呂弗的傑作
評分:B+8.2一反常規的特呂弗,英文、彩色片和科幻類型片,沖擊力十足。科幻電影往往的窠臼,要麼是想象力過剩的特效噱頭把注意力帶偏,要麼是物件的格格不入令人出戲。果然不出所料,特呂弗也意識到:“圖像方面有一塊是失控的,雖然與法國電影 ...
愛情死了,愛情萬歲!
另:https://mp.weixin.qq.com/s/gJ-B99sBWwDjGUAR_X5Yzg評分:B+8.0mark第三部蔡明亮,早期巅峰代表作。總體上本片比前作更為成熟細膩(當然也少了點混沌的感覺),比起《郊遊》略顯僵硬 ...
佳片-二戰和青春的類型融合
評分:B7.7第一部路易-馬勒,還是太闆正了,不夠驚豔。視聽是專業化的,劇本過于工整和封閉。不過,亮點在于不僅每個鏡頭中蘊含着不同元素(如聲畫分離)和鏡頭内外的場景張力,叙事也暗含着主線和輔線的張力糾纏。明線由神學院學校兩個男孩之間 ...
評分:B+7.9瓦爾達,散文電影+1。本片是絕佳的日記vlog,遊記和公路體的交彙。但散文電影真的就僅限于此嗎?看多了感到比較失望。rap、繪畫、各種媒介拼接,導演出鏡,場景的聯想式剪接,戲裡戲外跳脫都流暢自如,對瓦爾達算不上什麼新 ...
簡評
B7.0久仰的新浪潮名作,第三部特呂弗,略有失望。感觸不多,沒有太多驚喜,無法認定這是一部一流佳作,和《日以作夜》同樣想打三星半。由于是剛拍出過《四百擊》的特呂弗,手緊一點遂打三星。用戈達爾不太厚道的一句話來形容我的感受即是- “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