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其實不難懂,隻要將它理解為動漫版的《濟公》,你就恍然大悟了。

三十年前,杜琪峰導演、周星馳主演的《濟公》,故事緣起是降龍羅漢(濟公)心懷眾生,指責天庭眾仙不懂人間疾苦,於是和眾仙打賭:三個被判為九世乞丐、九世野雞和九世惡人的凡人,能否受到感化而改變命運?

三十年後,《世外》的小鬼就是濟公。他本來隻負責為亡魂領路,沒有善惡觀念,也沒有人類的情感和感覺,卻在和亡魂「小妹」的相處中,學會了人類的情感。小妹不知自己已經身亡,到了「世外」還在不斷尋找「走失」的弟弟,最終在小鬼的幫助下得知事情真相,悔恨情緒下反倒長出了象徵執念、隨時暴走的鬼芽。於是,小鬼決心用一千年的時間守護已長出鬼芽、隨時變異成大惡魔的「小妹」,向天女爭取來一個機會,保住了小妹,使之得以投胎轉世。

與《濟公》不同的是,天女並不是官僚的仙班,她竟然願意為小鬼打破規則(儘管她自己似乎並非規則制定者),但她也告知小鬼,如果失敗,不僅小鬼將灰飛煙滅,世外也會受到牽連而崩潰。

在《濟公》裡,周星馳下凡拯救的是三個不同的社會邊緣人;而在《世外》,小鬼拯救的人都是小妹在不同時代輪迴的肉身。小鬼和濟公都相信人有被拯救的價值,沒有永恆不變的命運;他們為了他人,投入到一場漫長的抗爭中,切斷既定的命運輪迴。《濟公》裡的「九世」,在佛學中指「過去、現在與未來」,包括「過去的過去、過去的現在、過去的未來」等等,共九種維度的時間,比《世外》的一千年更為漫長。一千年,至少有個清清楚楚的盡頭,像一場生存遊戲,過程雖然漫長而痛苦,有時像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但不同於加繆筆下那種永恆的徒勞,小鬼的推石是有終點的。就像供30年的樓,他知道隻要捱過了時間,就能抵達終點。

《世外》前面看起來有點散,後面總算將看似散亂的故事串連了起來。故事雖有戰爭、殺戮、吃人等情節,但內核其實非常純情,放在卡通片裡又似乎並無不妥。如今回看《濟公》裡的大愛精神,大概也會被很多香港人痛罵是左膠,畢竟連執導的杜琪峯如今也對「左膠」頗有微詞。隻是《濟公》以喜劇包裝,沖淡了那股「膠」味,而且周星馳的無厘頭演繹,何嘗不是一種漫畫式表演?

深究起來,小鬼對小妹的千年守護,其實更多是私心,而非「左膠」的大愛(有些人也許會說「左膠」本來就是自私)。萬千亡魂、厲鬼,唯獨小妹好運,碰上了「覺醒人類情感」的小鬼,得到了天女的額外開恩。濟公愛世人,不論那人是誰,是一種抽象的愛;小鬼愛小妹,不論世道如何艱難,是一種具體的愛。

一部難得的香港動畫電影,比中國百億票房的哪吒之流也實在好太多了——不僅畫風更有自己的特色(偏日式但也全是日式),講故事的方式、探討的話題也比後者更具作者風格。配音方面,幾位年輕藝人也做得相當好,幾乎認不出是他們來。而張繼聰與謝安琪的聲音辨識度過高,反倒略為令人有點出戲。

三星加一星,以示對香港少數動畫師的鼓勵,為他們做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所展現的那份傻氣。資源有限之下用幾年時間創作一部動畫片,他們也在貫徹著自己的「小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