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紹下影片中熟悉的身影,經典機器人的羅賓·威廉姆斯,《傲骨賢妻》中大暖男喬西,《變種人》和《愛在黃昏日落時》的伊桑霍克,及 飾演《豪森醫生》中的威爾森的醫生羅伯特·肖恩·萊納德,各演員的年輕時候的青澀模樣,真的讓人想摸上一把。
回歸正題,影片開始于威爾森公學的一次開學演講,上流社會人世的搖籃,學生高舉“傳統、光榮、紀律、卓越”的旗幟,和奧威爾的《動物莊園》一樣,顯然這是一場反叛運動,不同的是這不是對社會制度反抗,而是對傳統教育。這絕對也是一部被名字耽誤了的影片。

第一次沖突的開始是父親以家長的權威反對尼爾參加學校年鑒的編寫。他深知權威的不可對抗性。

而托德的哥哥是這個學校優秀畢業生的代表,希望同時也如同無形的壓力籠罩在這片青年的頭上。上課鈴聲似乎成了催促的及天空中的群鳥意味着什麼? 是看似自由的鳥還是即将自由的學生。

第一次的上課
前面鋪墊了兩節其他教師的課程,刻闆的教學方式、繁重的作業及嚴肅的評分方式,都是為了讓基廷老師快速出場。哼着口号進來,環顧一周出門并把學生們喊到回形樓梯下,朗讀着詩歌林肯的詩,并對着已成為水仙花養分的曆屆畢業生和現如今的學生們面前說出那句“carpe diem(把握當下)”學生們的反應不一而而同,但同時也意味着屬于希望、自由的種子在萌發。一場與傳統教育反抗的信号即将打響。

此時諾克斯的女神悄悄出現。在他去切特家見到了這個漂亮的女生,可惜她已和“那個混蛋不丹利”訂婚,晚餐他吃的很失落。

第二節基廷老師的課
開始接觸課本就開始撕序言,很多人不敢動手,但在基廷老師的催促下,随着長鏡頭的搖移,很多人開始撕書并開懷大笑。基廷告訴青年們詩歌是人生激情的體現,的确在其他老師的注視下,與傳統的戰役正式開始了。基廷告訴學生的第二個道理——學會獨立思考,要重視文字與理念。

經典的景深鏡頭及鏡頭的拉遠,第二場基廷代表的自由思想派與傳統的正面碰撞。

簡單的鏡頭景色切換

學生們在發現了基廷的高中年鑒——足球隊隊長、喜歡美腿,同時又是死亡詩社的成員,評價說他是“最有可能獲得任何成就的人”。由此也引出本片的影片名——《死亡詩社》

也有了接下來的第一次的秘密集會

第四節課,也出現了經典場面,所有的人都站在了課桌上,在這上面他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和不一樣的自己,原來基廷老師一直在關注着每一個的想法和潛能,尤其是安德森。“尋找内心的聲音”,這是基廷老師的第四堂課所交給這群精英青年的,不是循規蹈矩,而是讓内心學會通過語言表達,那麼詩歌會是一個很好的載體。作業讓大家創作一首原創詩歌。

随着第一次秘密詩社的結束,尼爾迎來了他作為演員的夢想,再次出現的群鳥旁有了男孩自由的身影。

再次相遇的女神為男孩打開了愛之心門,雖然随之而逝得是一瞬間戀愛的消亡也是新的開始。
基廷老師的第五、六課
在不斷的詩歌課程中,音樂與詩歌與運動的結合,全新的課堂方式,男孩們的自我生命也在熱烈的成長中,學會了咆哮,學會了表達。尼爾獲得了演員的機會,當然也包括托德,一個内心住着真正詩人的禁锢也逐漸打開。
第二次秘密詩會

音樂獨奏
這個畫面構圖像不像
托德重複的生日禮物,父母對孩子的不關心,尼爾的糟糕的party.
第三次秘密集會中出現了女性,一切仿佛更圓滿了,同時也預示着将有危險因素的到來。

一次不該出現的打破權威的文章,竟然是來自于死亡詩社,迫于學校的壓力,青年們紛紛承認。德爾頓因此受罰,基庭教師被訓話。

也是在這時,基廷對德爾頓說的話,讓我明白,人有時選擇生命激情的方法很重要,但睿智的人該學會如何分辨,如何去行動。

不合時宜出現的父親也打破了尼爾的一切幻想,随着男孩們大膽地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但父親拒絕了尼爾在演繹上的天賦,“你必須考上哈佛。然後成為一名醫生。”一切都是來自“高位者”對“低位者”的壓迫。

窒息的家庭教育,來自中産低下水平中謹小慎微的父親,不想再處于控制束縛中的尼爾,用從父親那偷來拿的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豐富的視覺需要告訴我們。尼爾赤裸着身體代表着解脫,而手中的演出花環則是夢想,沉浸于潔白的雪中,将生命回歸純淨。

尼爾的父親和學校将這兒子的死這一切歸咎于基汀老師。兩次出現的窗戶監視畫面是兩個群體的對立,“傳統”與“自由”。基汀老師被解雇了,托德不忍老師受誤解,并和其他男孩們最終站在桌子上去看到更多的更遠的世界。

這也是對基汀老師的緻敬,是他教會了男孩們對傳統書本解讀的撕毀;對生命力的創造;對當下,對自我的步伐的選擇,是不拘一格的教育者。

最後一幕真的讓人感動,不禁讓人反思我們的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這一幕和柯南的劇場版《貝克街的亡靈》思考的是同一個問題到底是該遵循一條既定的道路讓精英成為精英還是還是還讓青年按照自己的内心去走?對普通人而言,遵從内心,去選擇窄門去努力耕耘莫不是去一條合适的道路,因為人隻有熱愛才會努力想做的更好,而非在某種制度下成為一種工具,過着看似苦悶被壓抑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