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前,我翻了下朋友圈。發現距離第一次看這部影片已經過去了六年,但今天的我仍然會被觸動。這篇文章或許寫得有點晚,但這部電影卻值得永久珍藏。
陸慶屹,一位45歲才走進公衆視野的“素人導演”。前半生曾輾轉于足球運動員、礦工、攝影師、編輯等多重身份
,他用一台相機和1500元的預算,耗時四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紀錄片——《四個春天》。影片以在貴州獨山老家的父母為主角,記錄他們的日常,也記錄他們的悲歡離合。非科班出生的陸慶屹,在拍攝過程中忘記按錄像鍵、對着2000元買的書邊學邊剪輯……他“笨拙”而真誠地在做這件事——這是他獻給父母的禮物。
【燕子與春天】
貴州獨山縣的春天,總會有一群燕子盤旋在陸家老屋的屋檐下。母親李桂賢笑着說:“它們認得路呢。”導演陸慶屹的鏡頭裡,這樣的畫面尋常卻珍貴。2013年起他每年春節返鄉,用一台相機記錄父母的日常:母親踩着縫紉機的踏闆,針腳聲混着父親手風琴的旋律;熏臘肉的煙氣爬上房梁;父親用野草捆住裂開的鞋底,邊笑邊念叨“好玩得很”。這些碎片被縫進四個春天裡,沒有劇本,沒有旁白隻有父母用柴米油鹽寫就的詩。在第二個春天(姐姐病逝後)你能看到鏡頭顫抖着拍下這些畫面:母親在桌子上多擺一副碗筷,父親沉默地整理遺物。他們沒有嚎哭,卻在墳前種滿辣椒“牛來吃草時,能護着慶偉”。鏡頭裡父母的生活像一條緩緩流動的河,苦難與詩意都在波紋中輕輕漾開~生活終要繼續,在第四個春天,父親重新拿起一年多未碰的笛子,吹出幾個生澀的音符。
【生活與記憶】
早在90年代,父親就用女兒送的DV拍攝洗衣、種菜、爬山,母親每年春天堅持去縣城照相館拍全家福。1999年家裡發生火災,沒曾想母親沖進廢墟的第一句話是:“照片還在嗎?”。母親李桂賢愛唱歌:做飯時唱“哥你臉上有塊疤,我講它是玫瑰花”;擦地闆時唱“人無藝術身不貴”;連看電視劇也要即興編曲。父親陸運坤是物理老師,卻精通二十多種樂器。他會砍竹子做長笛,用廢鼓面改制二胡,80歲還對着電腦學剪輯家庭錄像。他們的生活就像一場即興演奏會~
【生命與往複】
《四個春天》最沉重的筆觸是直面生命的消逝,但影片裡我們可以看到,姐姐葬禮上沒有嚎哭或煽情的特寫,隻有一雙手緩慢整理遺物的剪影。導演用這種沉默的力量,把生活給予的創痛,收納進平靜的叙事裡。父親喃喃自語“要是不能自理了怎麼辦?”母親在墳頭說“偉啊,你最愛跳舞喽!”這些片段裡沒有煽情,卻讓觀衆在沉默中感受到最深切的悲痛。這些畫面讓死亡變得像一場漫長的告别:逝者活成屋檐下的燕子、墳頭上的竹子而活着的人繼續腌菜、養蜂、等春天。
陸慶屹曾說:影片“60%拍的是幸福,40%拍的是人生無奈”。這種無奈并非頹喪,而是一種曆經滄桑後的坦然。在影片的最後,當父母學會用微信發語音,對着手機屏幕裡的歌詞學唱新歌時,我們所看到的不是代際鴻溝,而是生命面對無常時頑強的自愈力——就像母親熏臘腸的炊煙年複一年升起,屋檐下的燕子年複一年歸來,哀傷終将被日常的溫情包裹,沉澱成更厚重的生命底色。
【後記】
一個普通的清晨,父親悄然離世那個愛玩樂器、養蜜蜂、盼着燕子歸來的老人,最終成了春天記憶的一部分;去年九月,母親也離開了~
四個春天:今年燕子又來了噢!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在動畫的星空裡,宮崎駿的名字如同一顆永恒閃耀的星辰。83歲的他,用動畫構建了一個個奇幻與現實交織的世界,他的作品不僅是童話故事,更承載了對人類、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思考。《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部宮崎駿的“人生電影”,是一場對自我、對人 ...
前段時間,可可西裡的網紅狼又上了熱搜。這一次是因為——它變胖了。這都“得益”于前去打卡拍照的遊客和過往司機的投喂,它甚至開始向過往車輛搖尾巴、露肚皮、撒嬌讨食。有網友戲稱——“幾個月就從狼進化成了狗”,在人們的投喂下,109國道周圍 ...
蔡國強:煙火作箋,寄往奶奶的星河
12 月 8 日的福建泉州,上演了一場名為《紅帆》的無人機煙花秀。是由泉州籍藝術家蔡國強精心策劃的,以 “泉州曆史”、“傳統文化”、“女性” 為主題的演出。然而表演過程中,由于天氣等原因,大量無人機突然失控墜落,導緻後面的内容無法正 ...
風流一代:時代背景下講述個體生命經驗
去年6月,國際媒體Variety發布消息:賈樟柯的第十部劇情片《風流一代》将于今年冬天開始拍攝。這是一部以愛情為主線的電影。一位來自北方的中國女性,在時代的浪潮下,“沉默”着經曆生活的變化,最後在“呐喊”中跑步向前。【我想走,出去闖 ...
我在島嶼讀書:用文字對抗時間的荒蕪
這是一檔外景紀實類讀書節目。它不喧嚣,也不迎合當下綜藝市場中慣常的娛樂化需求,而是以一種克制的姿态,以餘華、蘇童、西川、程永新等文學大家的深度對話,邀請觀衆停下腳步與書籍、與思考、與内心來一場靜默的對談。在這裡,書籍成為通往内心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