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沉浸式追《我要逆風去》,很有體驗滿足感。
龔俊飾演的徐斯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角色,不僅因為是龔俊賦予這個角色鮮活的生命力,更因為這個角色的确帶有現代女性極為欣賞的男性特質——冷靜理智、情緒穩定、極為聰明,強勢又不失溫柔,有攻擊性又有分寸,我個人是很喜歡内在強大有力量的人,無論男女。
也許很多人會極為不理解徐斯在“賣騰嶽”的問題上為什麼不跟女主提前說一聲?以下僅從徐斯的角度談我的理解。
徐斯一直是個冷靜理智的人,他在工作中的嚴謹認真、考慮周全、注重細節,總給人一種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感覺,那是因為他通悉人性,拿捏人心,所以他也敢賭人心和人性。但是在動情後,他反而不敢“賭”了,因為愛真的會讓人瞻前顧後,會讓人不由自主偏愛,所以他會考慮女主的感受,他會希望有一個更穩妥的方式讓女主認同接受,他會把周圍所有人都說服而唯獨不知道該如何對女主張嘴——在自己沒有百分之百把握讓女主以平穩的心态平和的認同時,他一直在尋找平和且有效的溝通方式,所以我們看到的他在猶豫,其實是在進行缜密的分析和思考;
同時,他也太了解女主,一個曾經被保護得很好的大小姐,一個曾經被他評價“她瘋了”的女孩,一個敢劍走偏鋒的小型實體企業主,嚣張勁兒和嬌蠻任性一直都在,徐斯也擔心一旦在“賣騰躍”這個問題上談崩,他們的感情一定會面臨極大的危機,這也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
這樣的愛,讓他在對女主動心的過程中看起來強勢而主動,但實際上他每一步都以尊重為前提。我始終記得,女主在答應徐斯的告白時說的是“就這樣吧”,預告中女主要分手時也說的是“就這樣吧”,徐斯怎麼會聽不出“就這樣”中的不确定,不堅定,或許還有不那麼愛?這樣的他更會擔心一旦分歧放在明面上,他們倆之間有可能會面臨更多的不确定性,而這份有可能脫離他“有把握”軌道的預估也是讓他不能輕易開口的原因。
在我看來,徐斯在27年後看到火依然會有應激性反應,其實是一直沒有從父親去世的那場大火裡走出來的。他和母親看起來是觀念的沖突,其實本質上是一個沒有走出心理創傷的孩子一直努力尋找“滅火”方法的艱難摸索——投資并購是他找到的避免此類悲劇重演的途徑,所以他一直堅定的認為他做的是對的——而這一點,因為他外在看起來的理性和強大,以至于他的親人、他的愛人沒有誰能真正覺察出,他内心深處依然還停留在五歲時的火場中,他固守着的其實是自己對這場生死分離的不和解,他的恐懼就來源于對過去的無法改變,不能确定。他最不願意在女主身上出現杯具廠悲劇這樣的可能性,于是他更堅定自己選的這條路是最适合女主,是對騰嶽最有利的。
33集,徐斯被掌掴前後的眼神中,一種溢出屏幕的悲傷感,一種不被信任的破碎感,一種被壓抑着的絕望感,就這麼将屏幕前的我淹沒。我仿佛又看到了那個站在火場前,睜着大眼睛一聲不吭的5歲的徐斯,小小的他和現在滿眼悲傷的32歲的徐斯身影重疊,一同置身于這場女主情緒的大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