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無疑是2018年綜藝市場的一大熱詞,在《這就是街舞》與《熱血街舞團》的對壘背後,更是優酷與愛奇藝兩家視頻平台的榮譽之戰。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優酷、天貓,身兼歌手和投資人身份的胡海泉成立的巨匠文創基金也是《這就是街舞》的出品方之一。

胡海泉對《這就是街舞》的播出效果頗為滿意:“從第一期到前兩天更新的第四期,我經常一個人看的時候還鼓掌。這檔節目從口碑上來講是非常好的,一方面保留了我們希望的專業性,一方面也充分展示了幾位隊長和很多優質舞者身上的個性,以及很有趣的地方。我尤其喜歡黃子韬,他在這個節目裡呈現的性格是非常可愛的。”

進入2018年以來,優酷在綜藝和劇集上可謂是火力全開。《這就是街舞》首期節目播出後,立刻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了街舞狂潮,“易烊千玺毛巾”、“韓庚考核方式”、“黃子韬破音”、“這就是街舞”等熱搜詞霸屏微博熱搜,在微博總榜第一、話題榜前五占據三席,無疑成為狗年開年首個現象級綜藝。

回到街舞本身,胡海泉作為投資人可謂是眼光精準,除了優酷的《這就是街舞》,愛奇藝的《熱血街舞團》,騰訊視頻的《舞者24》都參與了舞林混戰。

那麼,“街舞”究竟有何魔力,未來的市場價值又有多大呢?筆者對胡海泉進行了專訪。

第一問:您最初是怎麼接觸到《這就是街舞》這個項目的?巨匠在《這就是街舞》中,是什麼樣的身份?

胡海泉:我當時是始發創意的這檔節目,我們跟天貓和優酷一起來商讨要不要做一檔街舞節目。

我個人對潮流文化特别感興趣,無論是街舞、音樂、視覺,還是極限運動,都是未來年輕人的主流文化,我是極其關注的。

通過一檔節目能夠讓原來的子文化成為普及的大衆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參與和關注,是這檔節目的使命。這是為什麼我們當初希望能夠創意這樣一檔節目的原因。

第二問:《這就是街舞》已經播出四集,您有哪些感觸?

胡海泉:通過已經播出的四集,從數據反饋來講的話,包括各種社群裡面的反饋意見,我們看到《這就是街舞》被大家讨論最多的就是專業性,這也是我非常希望看到的現象。

因為如果它隻是一檔純搞笑的,隻是想要流量的綜藝節目的話,就失去了我們做這檔節目的初衷。我們的初衷就是讓街舞文化成為更大衆的文化,讓更多人去信賴、關注和參與。

第三問:您如何評價節目中羅志祥、易烊千玺、黃子韬、韓庚這四位隊長?

胡海泉:小豬在這個節目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定海神針。首先是行業對他的認可,專業能力是一方面,另外,他對于綜藝節目的理解和制作節目的經驗會幫到我們很多。

韓庚和子韬都是練習生出身,他們也非常懂得在一個節目裡如何短時間内去磨煉、培訓、發掘選手,他們有這樣感同身受的經曆,所以會很尊重這些舞者。

千玺因為太年輕,所以不會把自己當成隊長,但是他用很謙遜的态度去判斷,去尊敬這些舞蹈界的達人和老師們,我覺得這個人設也非常成功。

所以這四位隊長是非常好的差異化的一種默契,而且他們不同的語言風格,對街舞不同的認識,對待這些街舞達人們不同的态度,正好能夠呈現這個節目的包容性。

第四問:目前街舞還不是一個很大衆的文化,當初是如何下決心投資《這就是街舞》的?

胡海泉:所謂的小衆文化大衆化是一個趨勢,因為現在是垂直媒體時代,是自媒體生态,沒有哪一個是通吃市場的,所以我們主要聚焦在屬于未來的那些年輕人生活關注的點上就可以了。

一個産業的商業化是有周期的,我們不可能要求它在初始市場教育階段就能變得非常商業化,不能急功近利,但是從最初的設計和鋪墊來講,我們要有這樣的商業思考。

這些舞蹈達人,他們的表達方式其實是肢體語言,他們是相對含蓄的,他們要借助音樂和場景的烘托去表達,這種含蓄的藝術就不能像說唱那麼清楚地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和态度,所以需要一個綜合的包裝或者是産品的打造。

我們做早期股權投資的人,還是要回歸到投資商業的本質,也就是價值投資,不能人雲亦雲,不能太投機。做文創産業基金投資,更要回歸到對文化産業的理解和耐心。

第五問:除了對街舞文化要有耐心,信心又從何而來?

胡海泉:文化投資的商業判斷和理解,包括文化産業的現狀和未來趨勢都跟其他行業不太一樣,所以需要沉下心來找到自己的邏輯。

我現在回歸到自己的邏輯,就是發現未來的消費群體。從他們對文化形态、文化産品的需求往前推導,需要孵化什麼樣的内容,包括團隊,投資什麼樣的項目才最有社會價值、商業價值。

比如說孵化小的舞蹈工作室廠牌,他們都是非常小的商業體,盡管從投資的角度來講可能沒有那麼大價值,但是他們對這個行業來講是很有價值的。一旦能打造幾個頭部團隊或者廠牌的話,他們對整個行業的社會教育,包括未來的商業拓展都是很有價值的。

第六問:《這就是街舞》背後的商業價值在哪?

胡海泉:我們并不是要撬動一個多大的市場,或者是要開辟一個多冷僻的市場,而是看到這個大趨勢已經在了。

年輕人就處在一個消費升級的階段,他們對于一個産品或者一個項目的需求和表達,還有互動性和參與感的要求,跟過去都不一樣了。所以不管你做的是街舞,還是嘻哈、電音,還是什麼,都要帶着對他們的需求和他們生活方式的真正理解去做。

這也是需要我們沉下心來去思考和嫁接跨行業的人才一起來做商業實踐,但前景巨大。在未來,我們的責任和市場很大的商業價值都在95後的消費生态裡。

第七問:巨匠在《這就是街舞》的商業價值開發上會有哪些動作?

胡海泉:巨匠更重要的任務應該是來自于這個産業後市場的事情,也就是說,節目的播出和推廣是一回事,産生價值之後的這些街舞達人,他們的廠牌,他們的工作室,未來的商業模式和未來這些人才怎麼繼續去孵化和推廣,才是巨匠真正該幹的事情。

但重點在于要找對市場,不是一檔節目火了以後,馬上要把事情都做了,而是應該回歸到如何繼續把街舞文化落地,讓更多年輕一代理解街舞文化的正能量價值觀,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第八問:街舞在95後的消費生态裡還會以怎樣的形式存在?

胡海泉:我們相信95後的群體對潮流生态的向往和參與感,包括消費力都是巨大的市場,所以我們聚焦在95後消費者的審美,他們的文化消費需求,但并不以某種産品的形态為固定。

在成熟的市場,街舞除了是一種專業能力之外,更是一種大衆消費。比如街舞代表的精神,這些精神可以融彙到潮流的産品當中去,包括舞蹈培訓、全民健身,其他的網絡綜藝、網劇、舞台劇和電影等等,都是未來一定會出現的産品。

我們其實是從街舞潮流文化的産業層面去看的,節目是切入點,是眼球的入口,通過打造現象級節目帶來後市場的一種啟動。

第九問:巨匠會跟《這就是街舞》中的街舞達人合作嗎?

胡海泉:這些街舞達人的後市場計劃,我們是極其願意深度參與的,但是也取決于他們的合作意願,我們并不會強迫誰一定要跟我們合作才有機會參加這個節目。

在拍攝的後端階段,我們也通過網絡數據看到了哪些人可能更具網紅氣質、商業價值,我們會開始圍繞這些結果去探讨接下來該怎麼做。

巨匠做了很多年藝人經紀和内容開發,包括線下演出的演繹管理,我們在這個領域能夠幫到街舞紅人們,會密切地跟制作方和平台方配合,一起來做這件事情。

第十問:您跟阿裡的未來合作,有可以透露的嗎?

胡海泉:阿裡大文娛有獨到的眼光和戰略,我個人,包括我的投資公司和文創公司,也是一個面對全市場的合作夥伴。

當然不僅僅是要跟阿裡大文娛合作,我們希望把自己專業的思考、投資能力,還有資源的引入,輔助到對我們要做的事情有認知、有認可的夥伴身上。

阿裡大文娛是我們今年上半年第一個合作項目的合作平台,我們當然也希望未來還有更深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