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影片似乎在追溯逝去的愛情與記憶,但其情感方向極為單向且險惡——它幾乎完全圍繞男性角色“藤井樹”的缺席與投射來組織兩位女性角色的情感軌迹,最終導向對這位已故男性的回憶與确認。女性主體性的成長與獨立被壓縮為“守護與傳遞他的存在”。換句話說,電影所呈現的并非how humans cope with loss,而是how male absence constructs female affective significance,其性别結構顯然是單邊的。
兩位女性角色——渡邊博子與少女藤井樹——被置于一種鏡像化的point-of-view機制中。表面上,她們通過書信實現互文,但實際上構成了單向的affective dementia:她們的主體性被限定為“男性記憶的保管人和傳遞者”。在這種結構中,女性的subjectivation并未真正發生——她們的情感軌迹被導向确認男性存在,而非自我經驗的生成與變形。
這種叙事不僅是情節選擇,更是九十年代東亞浪漫主義的一種文化症候:女性被賦予情感表達的權利,卻在結構上被剝奪了意義自生成的可能。影片的叙事時間被設計成回旋而非推進:書信往複構成一個情感loop(循環叙事),觀衆被鎖定在對缺席男性的反複召喚中。即便是博子在雪地的呐喊——影片最具iconic意義的場景——也并非主體性的宣言,而是一場無對象的呼喚,其意義仍綁定于男性缺席的空位。
換句話說,《情書》所呈現的“女性視角”,不過是一種軟化的父權話語——她們的存在與流動,都為了守護男性記憶、确認男性價值。正因如此,影片可被視為“soft patriarchy narrative”的典型:形式上給予女性鏡頭、心理刻畫與叙事中心,但在深層邏輯中,一切軌迹都服務于男性缺席的神話化與永恒化。不是女性的subjectformation,而是一個被雪景雕刻成永恒的男性幻影。這種控制溫柔卻徹底——它不通過壓制,而是通過浪漫與詩意,讓性别依附成為一種被感動、被懷念、被反複消費的宿命。
軟性父權叙事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從開場那令人不适的紅光漫溢開始,一種異質的氣息便已悄然滲透(誰不曾期待彩色膠片感僅僅是氛圍的烘托呢?)。情緒被這具有實體感的猩紅強行按壓,仿佛在無聲地宣告:請重新校準你對這部作品的感知預期。The overwhelming onse ...
暴力與影像的共犯
羅西裡尼曾說,“電影的倫理,就是攝影機的站位。”Who holds the lens, who frames the guilt?可這台攝影機太乖巧、太溫柔,它不提出問題,它隻是執行任務,像一台“暴力”的機器。影像來了,晚了八十年, ...
鏡頭命令與觀看規訓
The State of Exception in Memorial Aesthetics“曆史的記憶從來不是無辜的”——沃爾特·本雅明在《南京照相館》中,我們面對的不是曆史的“再現”,而是一場圖像層面的國家叙事。它以紀念的名義展開 ...
Eva Victor本文為《對不起,寶貝》 (Sorry, Baby) 編劇、導演及主演Eva Victor的訪談節選翻譯。訪談原載于《時代》周刊(TIME),由Andy Crump撰寫。Eva Victor以其喜劇背景,在這部探讨 ...
當28年的悲壯淪為降智
《碟中諜》系列以“實拍特技”為金字招牌,湯姆克魯斯的肉身搏命曾是電影工業的悲壯贊歌。然而在《最終清算》中,這一傳統徹底淪為自我重複的肉身儀式: 高空扒飛機在物理層面刷新紀錄,但觀衆早已在《碟5》《碟6》中目睹相似場景,新鮮感被“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