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青春并沒有什麼特别的濾鏡,也不認為到了30歲40歲就不能繼續做一事無成的浪漫主義者(其實隻會更加浪漫呢),但我依然喜歡注入了荷爾蒙和狂想、灰暗念頭和天真的青春幻想影片。荷爾蒙,這是我所缺少的東西!灰暗念頭則是大人最擅長的東西。青春電影就是大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說來荒誕:看到一點悲劇就會被打垮的我,竟沒有覺得電影沉重,因為我總覺得這是一部幻想片。至少某程度上 。或者這麼說吧:這是青春可能的樣子,一部分是認真的,一部分是不管不顧的瘋狂。比如Mikami,他想确認生命的重量。或許在另一段故事(也是大多數人故事的結局)中,他輕手輕腳地将課堂桌椅擺成通向天國的台階,在風吹過的千紙鶴中合上雙眼,幾秒後再睜開。Mikami看着睡得四仰八叉的同學們,從台階上走了下來。

假如一切都要盡可能貼近現實,那麼Ken永遠都不會跳舞。他會脫下校褲在戲劇俱樂部的舞台上和女孩子們跳舞,是一個無限接近美好的幻夢。但是這份幻想隻有放在青春,放在歡樂和苦痛都轉瞬即逝,生死都像是遊戲人間的時光才合理。在成年後的世界這不會存在。成年人一旦受傷便會不斷舔舐傷口,一旦擁有什麼快樂就無法放手。對生活的期待是做錯事一定要有後果,做好事一定要有回報。

再深刻一些的生死物語我實在寫不出來。這兩天也看了《下一站,天國》,腦海裡很多閃閃發光的小碎片飛來飛去,像太空垃圾。但兩部電影後倒也有種泛泛的體會:一個人不必追求死亡,因為當有了足夠的經曆,宇宙自然會按需分配。生活中不存在”過早”或者“過晚”的經曆,隻有時刻剛剛好的時候,某一個經曆才會奇妙地“發生”。(故弄玄虛地寫下了這些,可能我隻是想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吧?)

我寫不出來東西,可能也是因為時間未到,所以這個“經曆”無法發生吧!

呓語夠多了,寫一些人話來結尾。真的很羨慕台風俱樂部裡的少年少女們,小小年紀就在聽Barbee Boys這樣編曲高質,又放浪形骸的搖滾歌曲。我的青春倒是有Yusuf/Cat Stevens的《Wild World》!還有一首日文歌也很應景,是Sambomaster的《青春狂騷曲》。就像很多和青春有關的東西,這首節奏明快,吉他和鼓點我都喜歡。聽上去像是熱血歌曲,叫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那種,可唱的事情挺憂傷。看完電影我又聽了一次:

将幹枯的言語之葉相系
即使如此 仍想傳達我們那單純的想念
将那天的吹過的沉重的風
丢入昨日的廢墟
與你歡笑 活在當下

即使如此 那件事仍苦惱着你嗎
正因如此才要與它永别啊
就這樣毫無保留地
隻顧與你共同分擔
最終我們終于察覺這便是全部

悲傷傳過臉頰
流成一條淚的河
搖蕩的想念卷成漩渦
交融在一起

焦躁 以及些許的孤獨
那些到底對我們來說算是什麽呢
現在并不是電視劇情節啊
「喂 怎麼樣呢」

聽到這聲音的我們就算回首張望
也沒有任何人在那對吧
正因如此我們要高聲呐喊
即使如此 我們的聲音應該傳達不到任何地方吧
正因如此才要與它永别

然後時間又再流逝
隻顧與你共同承擔
最終我們 察覺到這便是全部

悲傷傳過臉頰
排成首一心一意的詩歌
搖蕩的想念卷成漩渦
交融在一起 交融在一起

将那天的吹過的沉重的風
丢入昨日的廢墟
就這樣毫無保留地
隻顧與你共同分擔
最終我們終于察覺這便是全部

悲傷傳過臉頰
流成一條淚的河
然後我們化成淡藍的海
交融在一起

交融在一起 交融在一起
最終我們 察覺到這便是全部
最終我們 記住了悲傷傳過臉頰
最終我們 最終我們 與你們
會互相交融的 會互相交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