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9/8.0
簡評:
略有失望,被吹得很神的一部,在我看來确實有點過譽。放在國内無疑是佳作,被認可也很正常,但電影本身不能完全打到我,讓我沉浸其中,盡管足以引發我對事件的關注與思考。雖然完成度不錯也具有社會效益,但無論紀實性還是藝術性都尚不足以列入一流作品。
前言:
特意預先看了《平衡》,因此對本片涉及的可可西裡的故事和背景有所了解。想看看二者-劇情片和紀錄片有何異同、孰優孰劣?結果看來還是純粹的紀錄片更佳,看來我也要傾向于這條路了。
主體:
相比于本片多大程度是紀實和虛構,我更關心的是這樣的電影怎麼拍出來。
相比《平衡》的碎片化記錄,用貫穿的情節線增加了觀賞性,也使零散的内容整合,減少了不必要的畫外音隔閡。劇本編排平實簡單,但影像本身便具有強烈的沖擊力。值得肯定的是,幾乎不帶說教地直觀傳達了痛與恨,再現了艱苦的環境-即便隻是冰山一角的一角。取材沒得說,但廣度和深度仍遠遠不夠。(而且這樣的濾鏡篩選和再創造多大程度上失真?)有一些觸動的場景-沙丘活埋、徒步走出禁區、在車上頭懸梁、隊長被打死。
視聽顯然經過打磨設計,簡練犀利但還未達到重劍無鋒的境界。細節用了心力求真實,但細究就發現很刻意,隻是夾帶拼湊、不夠自然。台詞夾雜着生硬的文學味,配樂則有推動煽情的傾向。本擔心畫面過美、藝術感過強,可惜多慮了。為了美而求美導緻設計感過強的隻有開頭-一度有旅遊宣傳片的味道(當然和後面形成了一定反差)。
以一個外來的記者視角引入,的确更容易讓人帶入,但是否會有先入之見、難以融入其中?
片中人物形象還算生動,尤其是大量的非職業演員,幾位主演則相形見绌、單薄了許多。販皮頭子也比較虛假且片面。此外,關于平庸之惡的刻畫不夠深入,似乎隻停留于浮光掠影的揭露和演繹,反思的力度不夠。捕殺藏羚羊的場景讓我想到-類似的題材(集體捕殺野生動物)-戲劇化處理的《内陸驚魂》顯然更勝一籌。而屍體的陳列則讓人想到《夜與霧》裡的大屠殺廢墟慘狀,顯然沉靜的畫面較本片震撼力更強。
雜談:
巡山打盜獵者和掃黑緝毒工作實際上并無太大差别,犯罪的地下體系根深蒂固、相互勾連,一不小心便落入其中成為幫兇。(可惜呈現得不夠)
想到居然需要人去管人、人去保護動物不受人的傷害、甚至要靠賣羊皮去保護羚羊…簡直可笑又可悲。
ps.看的85min版本。第一部陸川,恐怕也是唯一一部了。
來晚了十分鐘。
旁邊的女生哭了一直擦鼻子。
有幾個小問題:資料館同一個銀幕上播放不同畫面比例的電影怎麼實現都是全屏?寬銀幕會不會裁切?
畫面下方的模糊氣流是什麼?
維度 ★(1-10) 備注
思想深度(學術文本價值) 7.8
個人感受(觀衆傳播價值) 8
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5
叙事水平(文學價值) 7.8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專業價值) 8.1
25.5.27于小西天
據悉抄襲了《冰河在這裡流過》,準備考察一番。
《可可西裡》-好壞參半的佳作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張藝謀的雙料金獅:城鄉溝壑中的女性求索 ——《秋菊打官司》和《一個都不能少》的紀實美學和現實互文 公衆号圖文版:張藝謀的雙料金獅:城鄉溝壑中的女性求索 - 微信公衆平台1️⃣簡評與觀感《秋菊打官司》和《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90年代的兩部現實主義傑作,二者不僅在情節、風格上有高度相似性,而且都先後榮獲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
簡評-第五代發轫作
C 5-簡評:觀影體驗實在很一般,影像貧瘠不堪、情節一樣僵死無力,鏡頭毫無魅力和吸引力可言,鏡頭間也不具張力。播音腔的配音,樣闆戲的表演,攝影的确有新意,但總體上十分雞肋-節奏不穩、形式和内容的不協調,也隻有在這個特殊時段才會産生出 ...
劄記-随感-簡評
評分:B- 6.6/6.7前言:機緣巧合來看第二部該導演的電影,聽說是和《扒手》一樣地動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視聽更為程式化、絲滑的長鏡頭減少了,詩意和美感也有所喪失(或者說側重發生了變化)。簡評:有着《男人的争鬥》的開頭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為何中規中矩?
評分:B-6.8二刷觀感依舊非常一般,但已經完全将其把戲看透了。沒有見過如此自作聰明、匠氣與說教氣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圖作為系統性的影評,隻是将劄記分集整理。)前言:和《紅高粱》一樣,正好是九個月後在影院重溫。依舊是重估的目的。初 ...
簡評
B7.5-雖然絕對不算多麼精緻的傑作-略顯單調和平淡了一些,但私心很喜歡,很純粹的片子,三星半。一個月以來每周找資源都以譯制片失敗告終。等待了三周以為找到了資源,結果依舊是俄語譯制片加英俄字幕,無可忍受。終于看上了繁體中文字幕版-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