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眼淚狂奔,兩個小時的電影節奏過得特别快,安德魯更新叠代,由外到内,但這種革新不是走向強大與永生,他選擇變成人類,選擇犯錯和不理智,選擇衰朽和有盡頭的壽命,最終能和他愛的人一同死亡而非看着這些脆弱的生命一次次在病床上永遠地睡去。雖然我認為對還在嘗試的階段沒必要對電影内容做太多苛責,但點開豆瓣看到的評論還是覺得不無道理——《機器管家》暴露了人的自戀與傲慢,一個高知高能精妙的機器,竟然絞盡腦汁地選擇成為人類這種醜陋又錯漏百出的造物。但我又覺得《機器管家》還沒那麼自戀,它是很樂于承認人類的殘缺的,比如波夏将人類用“messy”來形容,以及安德魯為向人類尋求一個身份的接納與認同,第一次站上法庭遭到拒絕時,法官表示你還是永生不老的,人類能接受永生的機器人卻無法接受永生的人類,他們會嫉妒。

相比《水形物語》保留令人悚然不适的外形依然講述着溫情叛逆的故事,《機器管家》或許是保守的,最終安德魯完全以男性人類的姿态出現,觀衆大概也不會想到他是一個機器人,要接納一堆冷硬金屬擁有靈魂與愛或許很困難,但接納一個…完全可以被稱為人的存在…擁有靈魂與愛是很輕易的。(但這樣一來觀衆又究竟改變了什麼?接受了什麼?太偷懶了。)

此前在薩特的《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序言部分看到一句話,意思是薩特反對那種以人為崇拜對象的人道主義最終會導緻法西斯主義。原本不明白,今天明白了,一旦開始劃分人和非人,允許人享有全部權利而非人隻能享有部分權利,那麼就會有關于“什麼樣的存在才配稱為人”的标準,這個标準一旦開始就會無限延伸,自然也可以依據種族、性别、智識對人類群體進行各種各樣的劃分,人類才配稱為人,不犯罪的人才配稱為人,健康的人才配稱為人,男人才配稱為人(男人的他是人字旁而女人的她是女字旁),白人才配稱為人,“優等”民族才配稱為人,學識淵博的精英才配稱為人。

然後你就會發現這些所謂有資格享有全部“權利”的人其實就是占據“權力”的人。他們今天以“資源有限”為由壓榨非人的生存空間,明天就會去接着壓榨劣等的人不配被稱為人的人。

認為非人不配得到尊重的人類你最好也别指望它會尊重人類本身,即便它說自己是個人道主義者那也隻是惺惺作态的謊言。它對人類有關懷隻是因為它自己也是人,它依據自己擁有的東西設立了一個自己輕易就能達到的标準,然後去讓沒有的人為此痛苦掙紮。它認為機器人由人類創造是人類的财産理應作為人類的奴隸,然後将機器人本身的創造性活動歸結為“人類的功勞”,對機器人進行各種否定,像電影裡最開始公司老闆把安德魯的藝術工作稱作為“故障”——如果有人覺得這是合理的,那你也該接受父母施加給你的一切,并且欣然同意你的财産與各種創造都屬于父母的功勞。我不覺得精子與卵子的結合創造肉的生命和機械電子組成生命這兩個過程有任何區别或者說誰更高貴,如果有人這樣覺得我認為它應該收收自己作為人類的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