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社會就像泡澡一樣”

所以小麥的涓的故事溺死在了這個灰色的浴缸裡…連聲響都沒留下。

導演的功底之強,服化道,景深,調度…都會根據二人的人物關系産生變化。馬路前小麥小涓和紅燈剛好形成的紅綠燈,感情發生質變的過程中二人從未再同一個景深中,以及當小麥得知學長讓女友送去陪客後,學長在畫面中從高位走向低位的變化。電影裡的态度細節都展現了導演的能力之強。

編劇功底之強,簡短的時間内,通過小涓父母的拜訪,和小麥父親的到來,給二人的人物背景補上。告訴關注,帶來融合菜和葡萄酒的小涓父母,襯托出小娟出生于一個現代化但是高壓的家庭環境中,母親的說話方式也和小涓的如出一轍,更加周旋更加話中有話。相反,小麥父親的獨自拜訪,以及帶來的傳統的壽司,包括畫面中父親坐在沙發上,而小涓二人跪坐在地上的姿态也表示了小麥的家庭氛圍。父親直接的話語習慣,也補全了小麥說話直接的底色。
電影裡的小麥和涓和絕大多數文藝青年一樣,偶遇,熟知,告白,接吻,同居,工作,争吵,冷漠…這是多少大學情侶在畢業後到真實寫照…有人說小麥本身就是一個現實主義,這與本質上是浪漫主義的涓背道而馳。但是現實主義似乎不會在露天的陽台安裝木地闆,現實主義也不會租一間裝潢老舊沒有空調燈光昏黃通勤困難租金昂貴的出租屋吧…二人本質的差異是在社會的浸泡中展現出來的,而非一開始就本質的無法接受。
無論這部電影多少人說無聊或是平淡或是俗套。在我眼裡這部電影都是優秀的愛情電影。在我心裡這是一部送給年輕人的一部愛情電影,很可惜的是,或許很多年輕的觀影者們還尚未發掘的影片最深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