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門是很适合全體人類,尤其是東亞家庭環境生長的未婚未育的人看得.

我記憶比較深刻的是最後的曾憲春的那一段.

先提出一個疑問,為什麼一個中國有那麼多的家庭要冒着傾家蕩産,失去生命的後果去生一個男孩.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裡,生下男孩對于女性是什麼樣的概念,又對于男性是怎樣的一個概念.我覺得這樣的一個社會問題應該有很多人都思考過,但是絕大多的人還停留在"傳宗接代"這樣一個結論上,不過如果深刻觀察過這樣的家庭,或者對中國社會有一定的了解.就會發現緣由不會這麼簡單.

曾憲春在生下這個孩子之前已經有兩個女兒,并且這是她的第五次懷孕.也就是說第三次第四次,有絕大的可能是因為知道性别之後選擇的放棄.問其原因,曾的丈夫回答:傳統.曾憲春說是怕被瞧不起.

傳統二字某種程度上就是觀念綁架的借口,對于曾憲春這樣的男人來說,它當然不介意自己的體系裡多一個忠誠的支持者.

我作為一個客家人,對于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曾經我感到很不解,為什麼一個家庭裡更重男輕女的往往是女性.後來我發現,對于當時社會環境,生下男孩不一定帶來幸運,但是可以避免不幸.這往往是最可怕的一點,如果說站在曾憲春的角度來說,生下男孩可以避免不幸,那這隻是她想要在父權社會生存的手段.那這個觀點還不足以成為最中心的要素,導演給了一段鏡頭給小姑子,小姑子淚流滿面地說為了這個孩子,所有的人都很辛苦.站在小姑子的視角裡,她的目的是為了讓哥哥可以有香火延續.這就是最惡毒的一點,在父權社會的規訓下,女人也變成了附庸,這其實是最可悲的.

不過很慶幸的是曾憲春比較順利的把孩子生了下來,不過導演還拍了後續,回到家中,鏡頭的主人公發生了變化,從曾憲春身上轉移到了大女兒身上.而這樣的轉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家庭裡的另一個被裹挾的受害者.大女兒俨然一副孩童模樣,但是當母親從醫院回到家裡,她卻充當了照顧人的身份,忙前忙後的幹活.對此,還經常被當作父親的出氣筒.

看到這裡,我想到很久之前思考過一個問題;出軌會不會是一種dna遺傳下去.

同理可得,一個家庭的女性的命運也是捆綁的,很多女孩的婚戀觀和家庭觀會無意識的繼承母親.

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紅利,有好的影視作品可以通過媒介告訴女孩們這些母親沒有告訴她們的道理。看清很多現實生活中很難看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