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會集中看一段時間的侯孝賢。原因是10月底,台灣電影大師侯孝賢導演的妻子兒女發布聲明,證實現年76歲的侯導,在先前診斷出了阿茲海默症之後,還在繼續籌備電影《舒蘭合傳》,近期,由于病情發展,他不得不宣布退出電影界,現在在家安心休養。
侯孝賢是很多導演,尤其是亞洲導演在精神上的父親,中國的賈樟柯、韓國的李滄東、泰國的阿彼察邦、越南的陳英雄、日本的是枝裕和。
這勾起我系統地來看他作品的想法。
而我選的第一步電影,卻是他向另一位前輩的緻敬之作:《紅氣球的旅行》,必須承認,我有一半是沖着朱麗葉·比諾什去看的,看她與侯孝賢合作的化學反應。
影片的劇情完全是法國式的生活流,單親媽媽比諾什是一名配音演員,最近正在與從台灣來的布袋戲藝術家合作,工作很忙,請在巴黎學電影的中國女孩宋照顧她9歲的兒子,電影表現她們的生活,散漫而緩慢。
平時的法語電影對白多,漫長的絮絮叨叨語調總是輕快優雅的,法語單詞我也就記住了那幾個打招呼的常用語,其餘隻能看字幕,比諾什容顔不老,但這次是以台詞的處理方式驚豔了我。
1、聲音的可塑性極強。她給布袋戲配音的時候,用了中國戲劇的道白方式,發音的位置不同,聲音也完全不同,類似用假聲,是有控制的聲嘶力竭,脖子上筋暴起。
2、在給前夫打電話抱怨的時候,聲音扁平響亮,很世俗,就像菜市場的大媽吵架,還帶着怨恨的那種典型口吻。大約因為不能面對面,所以特意在聲音上強化自己的怨恨。
3、在現實中與房客吵架,是無以複加的憤怒。這時攝影機的視角是在室内的,先聽到從門外傳來大吵的聲音,然後比諾什推門進來,她的肢體動作也很劇烈,拼命把房客攔在門外,關上房門。聲音雖然憤怒,但發音的位置跟平時是一樣的,隻是聲音大,頻率高而已。屋裡有兩個人,她9歲的兒子和新來的保姆宋,他們都非常安靜。比諾什平時與他們相處時非常溫柔,此刻把音量放低,但憤怒的情緒一時還難以平息,表現在脫鞋放包脫衣服上,然後她又接到大女兒的電話,她知道自己這一波憤怒還沒有過去,跟對方說等我情緒好一點再打。
比諾什的電影影迷應該都是追着看的,“紅白藍”三部曲,《布拉格之戀》,《新橋戀人》,這應該是她第一次與亞洲導演合作吧,可見她的學習能力和表演才華。
侯孝賢拍戲是非常尊重演員的,從來不會在片場發火,更不會罵演員,如果有問題,他會自己找個沒人的地方踢牆、撞頭,以至于好幾次骨折。
他拍戲也沒有嚴格的劇本,而且直到拍完都可能完全推翻之前的邏輯結構,剪輯出一版新的片子,所以我猜想比諾什的表演有相當大的自主度,看資料說現場表演都是即興的。比諾什相當松弛。片子又是給侯孝賢的觀衆看的,語言大抵不通,隻能通過強調聲音的改變來傳遞,這真是天才演員的自我突破。
《紅氣球的旅行》是法國奧賽美術館給侯孝賢的命題作文,侯導在其中加入了自己非常喜歡的法國導演艾爾伯特•拉摩裡斯拍攝于1956年的短片《紅氣球》),後面這部我今天也看了,非常喜歡,明天有時間可以寫一下。
當然,除了比諾什的表演——演員表演的松弛感也是導演在拍攝過程中刻意且小心營造的——侯孝賢仍然展現了他标志性的長鏡頭的魅力,室内空間的調度能力,尤其是女主在公交車上與前夫通話,從前擋風玻璃外面拍過去,車窗常常一半透明一半反光,女主的身影因此時隐時現,與她生活狀态裡時而愉快時而憤怒的情緒狀态形成非常好的對應,真是非常高級的電影手法。
侯孝賢家人不久前宣布他因為患阿茲海默症,不得不停止工作。但同時也說,“這段期間反而讓我們家人朝夕相處,重新建立更親密的關系。”這是安慰大家,也是不希望打攪的意思。
這個聲明真是寫得溫柔蘊藉。
但對于影迷而言總是遺憾。遺憾的是一個導演不得不放下他熱愛的工作,遺憾的是自己還沒有好好看過他的作品。所以我們就因着這個有些遺憾的機緣,系統地來看看他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