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給丘吉爾做飯 2017-07-22 01:13
一直在想為什麼《閃光少女》口碑這麼好?
其實是一部傻白甜的青春片,是中學版的“暗戀33天”,從人設到台詞都是十足的鮑鲸鲸特色,帶着她一貫的鄰家女孩氣息,滿滿的中二少女風。
插播一下,女主角就叫陳驚,聽這名字的腦回路就跟編劇是一個系列的。陳驚是音樂學院附中揚琴專業的學生,鮑鲸鲸小時候也學過七年揚琴。
不能不說鮑鲸鲸對叙事結構和節奏的把握,開頭首先挖坑,交待主要人物關系後讓情緒落到低處;接着女主奮起神勇,一路各種見招拆招見怪不怪,赢得第一回合的勝利;之後又陷入小低潮,英雄遭受挫折;接着重新崛起;不久迎來一個小反轉;最後情感線和事業線雙雙推高,勝利會師,終于以大團圓結局。
故事推進和情緒進展都思路清晰節點分明,除微量的生硬感之外,整體觀影體驗比較熨貼舒适。
加上有編劇自己的真實生活,在人物性格的表達上特别的沒有違和感。
然後在青春片的類型裡,加入了音樂、動漫、二次元的元素。
推進故事的動力仍然是小女生愛情的發生、發展、表白、失敗、升華。
與之相對應的情節線索是西洋音樂與民族音樂的鄙視鍊,從水火不容,同室操戈,到打擂鬥琴,最後同台獻藝,走向早就該有的融和協作,暗合了青春的成長。
所以是一部角度新穎、元素豐富的校園喜劇。
它在貓眼的觀衆評分是9.2,豆瓣評分7.1,在今年的上海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上大獲全勝,獲得5項“最受關注”大獎。
我想除人物和主題讨喜之外,好口碑的原因主要是把對青春的表述拉回到一個正常的level。包括:
生活狀态正常。沒有動不動就來的豪宅名車,莫名其妙的世家貴族。
人物心态正常。鬥的都是青春期校園内的那些心思,沒有把成年人才有的恩怨提前帶入。
知識範疇正常。對于中學生而言,影片表現的知識和情懷都沒有超綱,而且是藝考生的大綱範圍哦。
除三觀正常、正能量充斥外,好口碑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它做了一些科普工作。
比如什麼是揚琴?什麼是編鐘?
什麼是漫展?什麼是古風?什麼是cosplay?
什麼是二次元?什麼是手辦?
這些不明覺厲的名詞在影片中都得到生動明了的展示。
在國樂與西樂最終互相認可的同時,觀衆終于有機會了解這些或由于生僻少見而隔閡遙遠或雖然就在身邊卻難以接近的事物,與這些“非人類”的同類們達成諒解。
而且其淺白恰到好處,沒有往藝術的高度和深度去攀登和跋涉,貼心照顧了用戶體驗。
所以說,觀衆喜歡的就是這樣的名詞解釋。
在這個意義上,電影算是突破了次元壁。
我覺得稀奇的是身邊的年輕人都發出一次又一次的驚呼。
可見二次元人群還真是相當小衆,如此标簽式的表現都能滿足大多數觀衆的需求。以二次元們的“非人類”屬性,即使反感也無力吐槽吧。
我也不想吐槽了。關于人物個性是否豐滿,關于情節設置是否合理,關于故事轉折是否自然,關于導演手法是否成熟。畢竟誇張也好,幼稚也好,膚淺也好,都是青春本身的樣子。年輕人犯錯誤,連上帝都會原諒。《閃光少女》的好口碑,剛好顯示了人們對青春本身的包容和諒解。
其他都是加分項,如編曲和對音樂表現。《野蜂飛舞》和《權禦天下》都做得到位。
陳奕迅和梁翹柏都成了賣點。
但是這些都與票房無涉。音樂元素本身對票房的轉換極其有限。
影片上映2天,2115萬,對于一部無IP加持無流量保證的導演新作,已經算不錯的成績。
但,即使有不錯的口碑,由于題材及内容限制,未來仍難有更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