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4.11.14
原文鍊接:https://topics.tbs.co.jp/article/detail/?id=20970
翻譯:雑食家
*文内對端島的形容評價不代表譯者立場。
在拍攝電視劇時,除了使用室内布景進行拍攝,也不乏外景拍攝,即以室外的真實風景作為背景進行拍攝。外景組(location hunting)的職責,便在于為外景攝影尋找最符合劇本和作品構想的場地。
正在TBS日曜劇場播出的《海中沉睡的鑽石》,由神木隆之介主演,描繪了一個聯結20世紀50年代的端島(長崎縣)和現代東京的故事。故事舞台設置于端島,是一個在岩礁周圍填海建成的海底煤礦島。日本首個鋼筋混凝土高層公寓在這裡率先建造,鼎盛時期常住人口達5300人左右,人口密度坐擁世界第一,熱鬧非凡。
本劇嘗試挑戰将這一環境極其特殊的端島收入鏡頭。如今早已消逝的端島之景,究竟是在什麼地方拍攝的呢?我們采訪了負責制作的大藏穰先生,請他分享令制作組也為拍攝場地頭疼不已的幕後制作故事。
重現曾生機蓬勃、如今已蕩然無存的端島,難關重重 “對幕後來說是極具挑戰性的企劃”
作為“明治日本産業革命遺産~制鐵•制鋼、造船、煤炭産業~”的産業遺産群之一,端島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因此很難在那裡展開長時間的電視劇拍攝。為此,在美術組制作的布景之外,劇組還搜尋了與端島相似的場所,在那裡進行拍攝。冢原亞由子導演對外景組提出的唯一要求,即要他們找到與端島相似的場所。“這是個簡單又最有難度的要求。端島十分特殊,在狹小的島嶼面積之上,林立着衆多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高層公寓樓,是個“無綠植的孤島”,對于我們幕後制作人員來說,是個非常有挑戰性的企劃。”大藏先生向我們表明本次作品的難度之大。
在此前已公開的編劇野木亞紀子女士和冢原導演的采訪中,提及“美術組讀過劇本大綱後,極其苦惱要在什麼地方進行拍攝”。本次我們詢問了大藏先生那時的真實想法,他回顧着制作初始時的情景,答道:“我們外景組也是想着…這地方現代哪有啊(笑)。不過通過和導演及美術組互出點子,思考着或許這麼處理就能成,還是不斷往下推進了。”
“尋找不可能存在的場所”——史無前例的勘景工作,始于正式開拍前約4個月。據聞,由于關東近郊能夠展現20世紀50年代的時代感的場所極少,需要去往地方勘察,所以相較往常提前開啟了工作。
外景組在制作階段,首先浏覽劇本,随後自行思索演員們表演時的動态,以此為基礎尋找合适的外景地,向導演提案。部分場所會完全依照提案展開拍攝,但還有部分會根據導演的主意,采用預想之外的外景地使用方式。“冢原導演也會同時考慮在同一場景要拍的下一場戲,注意兩者之間的銜接。”大藏先生又向我們揭露了電視劇的拍攝細節。
“比如按劇中設定,距離很近的A和B兩個地方,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實際拍攝地都相隔甚遠。因此,要是取景地選得不對,明明應該是在同一個地方,可A處是太陽從海中升起,B處卻是夕陽沉入海中,就可能對不上。所以,會出現即便景緻完全符合要求也不通過的情況。不過,正是因為将太陽的位置和朝向都考慮在内,才得以拍出唯美的影像。”大藏先生講述了冢原導演對真實性的精益求精。
此外,煤礦的戲也為追求真實性,拍攝地為實際存在的礦山。“我們為拍攝租借的煤礦在山裡,所以和氣溫35度、濕度80%的端島海底煤礦不同,内部極其寒冷。盡管環境并不一緻,但各位演員應該都有體感到礦工工作的條件之艱辛。”大藏先生透露了獨屬于本作品的拍攝逸事。
令人驚異的外景布景——尋求建造大規模布景的場地
本劇的舞台設置在以混凝土建造的端島,故劇中出現了諸多難以借助現代景緻重現的場景。大藏先生告訴我們,在這之中尤其讓他們在找外景地上費心的,是主人公的哥哥進平(齋藤工)緬懷被海浪卷走的妻子榮子(佐藤惠)時伫立的場所——“鏡片(メガネ)”(防波堤上的洞口,往日棧橋的出入口)。由于透過洞口遙望隔壁島嶼,會帶來放大的錯視效果,故有此得名。但戰後,此處變為了垃圾場。由于現代不可能有這樣的場所,拍攝時是租借了某個舊港口,與美術組合力完成了重現。
另一處使大藏先生苦惱的是學校。需要尋找的是一座沿海建造、學校圍牆外即能看到海景的學校。但這與現代的防災要求不符,很難找到合适的場所。
不過,大藏先生告訴我們:“在考察其他場景的外景地時,發現了一座可作為參考的學校,把照片拿給冢原導演後,她立即決定:‘就是這裡了!在這裡拍吧!’”正式影像是以那時找到的學校為原型,再利用VFX(譯注:視覺特效)技術,重現了端島的學校。
除此之外,重現“端島銀座”的外景布景(戶外裝置)則是借助建築骨架,以保證在長期的拍攝中也屹立不倒。為這類規模龐大的外景布景尋找搭建場所,也是外景組的職責所在。據聞,在尋找這一場地的過程中也有諸多不易。“場地條件需要保證布景可以長期建在那裡,環境上還需要适合拍攝。另外,由于布景的規模龐大,為保證布景不會倒塌,還要最起碼滿足與此相關的技術性條件。”大藏先生表明,最終選定的拍攝地其實滿足了多重要求。
本作的外景組人員在5人左右,而勘察的場地達100處以上,且令人震驚的是,全部都是實地探訪。“在網上看着地圖大緻确定目标後,我們會去實地考察,但很多時候實景都和我們的想象不同。要找到理想的外景地沒那麼容易,所以我們會駕車、步行去實地搜尋,如此循環往複。包括實際拍攝時的移動距離在内,單這部作品的行駛裡程應該就有2.5萬公裡。”大藏先生言及了這令人詫異的移動距離。
加之,由于在本作中需要尋找能重現“無綠植之島”的外景地,為此更是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就算是背景裡隻有一棵樹,我們首先也要冥思苦想怎麼把它遮住。我們外景組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拍攝會因為這樣的情況受限。我們的使命就是找到可能沒有那麼完美、但最合适的取景地。”大藏先生講述了他對工作的熱忱。
順帶說一句,外景組挑選取景地時,考慮的不僅有鏡頭中呈現的風景。“外景地的質感固然重要,但為全體工作人員提供适宜的作業環境,也是我們的重要職責。附近有避暑場所、衛生間等環境舒适的取景地是最好不過的了。”外景組同時也不忘關懷劇組的感受,可以說是電視劇制作期間的隐形支柱。
全體演職人員都化身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