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是安東尼奧尼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執導的電影,該片使他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榈獎。安東尼奧尼無疑是世界級的電影大師,也是獲得電影界三金大滿貫的導演,除了本片以外,剩餘兩部分别是《夜》,斬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紅色沙漠》,斬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這位電影大師對于色彩的運用和畫面的構圖都有其獨到的理解,他抛棄了現實的叙事而是更加關注人物的行為和内心。這種強烈的風格在本片中也有所體現。
電影開始,成群的嬉皮士漫無目的地嬉笑狂奔,誇張的表情和正常人們冷靜的面孔形成鮮明對比,兩組畫面來回切換,後又出現主人公托馬斯百無聊賴的臉,他準備回工作室繼續他的工作。他的職業是攝影師,而且看起來,應該是才華橫溢很有聲望的那一種,模特們對他趨之若鹜。托馬斯将高超的攝影技術應用于他的作品之中,事物的美被他完美捕捉,但實際上,模特隻是被他利用的工具,他随意擺弄她們的姿勢,甚至加以挑逗使其達到他想要的狀态,而在拍攝結束後,則殘忍地将之丢在一旁。
在一次公園采風中,托馬斯偶然拍到一對正在私會的情侶,照片的女主角簡随即發現正在拍攝的托馬斯,并費盡心思想要取回照片,簡對照片的在意使托馬斯更加好奇照片的内容,他把這組照片洗出打印到最大尺寸,并拿着放大鏡仔細查找,竟看到隐蔽的草叢中有一把朝某個方向對準的槍口。
是誰正準備開槍?他為什麼要開槍?托馬斯内心充滿疑團,而當他試圖聯系簡時,電話号碼并不存在,簡好像完全消失了,在這之後,他又在另一張照片中發現草地上似乎躺着一個人,難道有人被槍擊中了?托馬斯馬上趕去拍照的地點,那裡果真有一具男屍。
在尋找出版社經紀人試圖跟他訴說這件事的路上,托馬斯似乎又看到了簡,于是他循着人影的去向進入了一個搖滾樂現場,人們在瘋狂搶奪一把殘破的吉他,而出了演出的場所,吉他瞬間就被丢棄,沒找到簡的托馬斯找到了經紀人,經紀人在一個迷亂的派對上,而且對這件事毫無興趣,托馬斯最終也沒有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真相到底是什麼或許從來就不是本片聚焦之處,習慣性以審視的狀态面對周圍一切的托馬斯,在拍下那組照片之後變成了被窺探的對象,在他與别人談話的餐館窗口,有人偷聽、在未提供個人信息的情況下,簡找到了他的住處、在發現照片秘密後,家裡被洗劫。照片呈現出來的東西就一定是真實的嗎?照片中有一個人躺在草地上,而前面托馬斯拍照的時候,明明隻有簡一個人跑掉,草地上什麼人都沒有。
影片最後的結局無疑是其最大的亮點,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猜想作者想要傳達的東西。第二天早上,托馬斯又一次來到那片草地,草地上沒有屍體。前方一群嬉皮士又一窩蜂地來到網球場,他們在打球嗎?但明明手上什麼都沒有,打球的人做出相應的動作,場外觀看的人又頻頻做出反應。當“球”不小心“打出了球場外”,所有人一齊看向托馬斯,暗示他去撿球,托馬斯終于也學着他們的模樣,将手裡的“球”扔回球場。動作結束之後,畫面呈現出托馬斯看向球場的面部特寫,同時響起打球的聲音,好像球是真實存在的一樣。
這一切究竟是真實發生的?或者隻是虛妄?照片是線索的唯一來源,照片真的能說明些什麼嗎?還是說,照片就像托馬斯好友的畫一樣,隻是在過分審視下被強行分析出的猜想呢?
被放大的看似是照片,被懷疑的看似是真相,其實放大的是時代,被懷疑的是生活的意義。在英國的搖滾時代,年輕人崇尚自由反叛的同時,也悄然奔向了群體意志,在聽搖滾樂時,可以一同哄搶一把破吉他;在打網球時,也可以承認那個并不存在的球。
我們始終在凝視,但是不知道凝視的是真實,還是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