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首先要承認的是觀感是爽的
第一部分Everything其實做的不錯。在動作戲加持之下,視覺和剪輯顯得出彩,有幾個打鬥的鏡頭移動也有印象。但當影片進入Everywhere的第二部分,整體的表達依賴于Everywhere at once感受的共情,而仍然使用類似的踩點剪輯技巧就顯得停滞不前,主題表達也難以更進一步。淩亂的感受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兩位導演在快節奏技巧中并不擅長動靜結合,以靜态形式深入角色内心。
黑暗貝果是一個有點無厘頭,但可以自圓其說的點子。媽媽給女兒的貝果上加了太多東西,也給自己的貝果上加了太多東西。貝果不堪重負,變成黑洞吞噬一切/在多元宇宙中以最失敗的姿态,可以完成最多可能的暢想/自己的願望在其他宇宙實現/一地雞毛的生活中平凡的愛:第一部分在介紹世界觀和發展完了幾乎全部劇情後抛出了過多主題,在第二部分才發現這些意圖是在鋪墊第二部分的放飛自我,而非留到第二部分集中發展與解決它們。兩個導演總是想出一個好點子,然後在視覺上發揮到極緻,卻在主題表達的完整性上擺爛。
但也不能說是剝削視覺感官,看的時候還挺爽的 隻不過不知道最後講了個啥
短評放不下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革命未竟與保守回潮的時代割裂
# Vistavision5+十六年歲月蹉跎如一瞬,恍惚間過去大半個世紀,60s的激進左派革命終究未竟,轉眼便要直面20s新法西斯主義回潮的惡果。相比現實成倍放大了對立強度,嫁接不同時代(縮略那些強度低的)的革命,正如在對立派系的叙 ...
粗粝的遊戲,延宕的旅程
(本文首發于陀螺電影)亞曆山大·科貝裡澤重新拾起他在首作《夏日不再重來》中使用的索尼·愛立信手機,踏上遊曆探索格魯吉亞的旅途,以其粗粝的質感,捕捉家鄉的山野。這是一部“家庭作坊電影”,他的父親大衛·科貝裡澤飾演主角Irakli,與隐 ...
敷衍的回顧和乏力的探索
(本文首發于陀螺電影)“當我介紹自己來自的國家時,人們會興奮地回應‘你來自德古拉的國度’,而我們總是一臉無奈。事實上,在共産主義制度結束前的羅馬尼亞,甚至沒有人聽說過德古拉。” 導演拉杜·裘德在介紹自己創作這部《德古拉》的創作動機時 ...
帝國神話的最終清算
4-開頭的情節設置一度蠢哭,中前段冗長的文戲和邏輯交代一度困哭,但看到最後确有些許感動與哀傷。當Eason在深海掙紮,在天空翻騰,他所正面對抗的已是虛空與無力--功能性的Gabriel和前作中刻畫粗糙,本作中存在感淡化(謝天謝地)的 ...
《目标命中時間》是烏克蘭導演維塔利·曼斯基近三年來第二次入圍柏林電影節的作品。他的代表作包括跟拍普京競逐大選的《普京的見證》以及實體到訪朝鮮拍攝的《太陽之下》,而近年他的創作回歸了自己深陷戰争的祖國,視角也趨向微觀。兩年前,他曾憑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