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0
斯皮爾伯格在新《西區故事》裡加入了很多東西,這些東西有的是時代的進步,比如畫面等視聽語言的現代化升級、服化道的升級;有的是他個人的添加比如對細節的添加和一些小細節的加入,比如細化戀人相愛過程、添加幫派内部溝通、增加打鬥細節、老太太這個角色的強存在感等等。這本質上是正面的。
然而這些新東西幾乎沒有觸及深層次的劇本或人物,61版最突出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劇情上的硬傷原封不動。
不僅如此,偏黃色的色調、磨了皮的小年輕、浮誇的表演以及色彩溢出的服裝等等都讓它充斥着那股子好萊塢工業流水線的千篇一律與迪士尼歌舞的塑料質感。技術的進步不僅沒有使老片重煥青春,反而連老電影髒兮兮的街區與霧蒙蒙的時代濾鏡也完全喪失了。
特别提及一下,電影的視聽語言相當精彩,斯皮爾伯格與卡明斯基将光線與攝影運用地爐火純青,鬥舞等等幾場戲僅就場面調度與視覺呈現來看堪稱完美。
不探讨舞台劇,僅就電影而言,如果沒看過61版,那這版《西區故事》尚且算過得去。但如果兩部連看,你就會發現在IP的延續上,斯皮爾伯格毫無進步,他并沒有把這個本就俗套單薄的故事變得引人入勝,而又弄巧成拙地使它失去了時代質感。
我堅持我的觀點,歌舞劇的第一要義是流暢是帶動人的情緒令人快樂,劇本要靠後站。但電影的第一要義在有一個相對完整令人信服劇本。那麼具體到歌舞電影,對于導演與編劇以及劇作本身都會是多方面的極大的考驗。這或許也是歌舞類電影令很多人尴尬但也能出很多經典之作的原因。
又或許,《西區故事》本就不該獲得電影上的成功,本就應該在舞台劇的框架内發光,精神内核的缺失換使它哪個導演都很難煥發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