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東尼奧尼通過一場異化的愛情故事對冷戰時期歐洲各國社會實況進行拷問。初見便體會到安東尼奧尼的魔力在于對現代社會下社會的結構變化和無處不在的人文主義危機的細緻觀察,所以本片中環境,尤其是建築才是真正的主角,而人更多的是被吞沒在影像構建構建出的灰色陰霾之下,作為一種内在驅動的工具,而并非主導全局的組成。全片從構圖到自然環境,無處不體現着古典建築與工業建築的碰撞,就有如故事裡維多利亞代表的“傳統”與皮埃羅代表的“現代”的碰撞─彼此相交,近在咫尺,卻無法交彙。這種關系代表了冷戰時代下人們的空虛、冷漠,用虛僞的拜金主義掩蓋有無處不在的恐懼,彼此之間的隔閡不斷加深,無法言語、無法交流。大段的股票交易場景對人們浮躁、空虛心态的外部流出堪稱絕妙,隐藏在電影隐蔽的諷刺在此猶如利劍直戳人心。

電影前半段是對于社會整體情況的高度概括─執着于追求愛情的前男友、為了炒股而變得瘋狂的人們、滿眼金錢卻不顧女兒的母親。在Anita家中對肯尼亞和意大利的對比亦是對原始和現代的對比,對後一幕跌股後變态的群衆的譏諷可謂淋漓盡緻。維多利亞猶如一隻單純的小鹿,在世俗的世界裡徘徊躊躇。後半段抛棄傳統叙事通過兩人的愛情折射整個社會─短暫的快樂卻充滿隔閡、彼此接近卻無法深愛。到最後八分鐘抛棄角色站在高點輻射全局,延伸到社會層面的廣泛凝視,也許其作用是對嘈雜-乏味這一有高對比度場景的一種狠狠回擊,并超越了時空與形勢的界限。電影的依然還是有着無限可能的藝術形式,不會随着拍攝的結束就共同落幕。因此上世紀影史留下的經典瑰寶并非是在快節奏剪輯的時代已經過時的無聊産物,而是不受時間流逝所限的大膽嘗試,這批人制定的新的導向也給來者制定了更高的藝術标準,制造的電影藝術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