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ng:8.2
“人類每次正視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進步。”這句貫徹着原著整部系列的金句放在電影的創作曆程同樣适用。 無論是《沙丘》還是《銀翼殺手》,都毫無例外是燙手山芋,維倫紐瓦敢為人先地接受和嘗試,這是他身上最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很明顯,維倫紐瓦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一套叙述完整的名著系列是不能和導演個人風格量化的。

維倫紐瓦本身就是一個不受約束、風格獨特的導演。舉兩個例子,維倫紐瓦的早期三部長篇之一,2009年的《理工學院》本身講述的是蒙特利爾理工學院屠殺案,但維倫紐瓦并沒有把重心放在殺戮上,用僞紀錄片的方式隻用了全半部分刻畫殺戮的殘酷,後半段用閃回的手段把整個事件對幾個角色人生的改變與影響自然的呈現在觀衆眼前,以另外一種眼光審視屠殺的本質;另一個是維倫紐瓦的成名作《焦土之城》,以子女緩慢的視角不斷填充母親的經曆, 削弱親身體驗感以增加不可言傳的殘酷,這些對他後來風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響。

同樣作為衍生作品,《銀翼殺手2049》和《沙丘》有着截然的不同。得益于雷德利斯科特在《銀翼殺手》中大量的留白以及制作組拉長時間線的高瞻遠矚,《銀翼殺手》未給2049留下任何制作壓力,維倫紐瓦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第一次肆無忌憚地爆發出來,這才有了2049在口碑上的大獲成功,在我心中,2049一直是維倫紐瓦生涯之巅峰。不同于銀翼殺手這種需要大量填充的空殼概念,沙丘的世界中弗蘭克赫伯特堆滿了複雜的世界觀、漫長的故事、完整的設定、奇特的視角,時間跨度漫長,拍攝難度尤其困難,影史上多位名導嘗試改編卻遭失敗,這無形中給了維倫紐瓦巨大的壓力。對比大衛林奇的和劇版的《沙丘》,維倫紐瓦版本的沙丘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相比其他幾個版本維倫紐瓦已經在盡可能地還原原著了。

即便如此,維倫紐瓦同樣未跳出大衛林奇版本的《沙丘》的問題。第一部可能還好,第二部強行将影片個人風格化,為此不惜删改名著的大量情節的做法就藏不住了。如過分簡化保羅救世主之身份根源、為了保住斯第爾格不惜推翻原著設定(不得不說斯第爾格在電影中塑造的形象跟個魔怔人似的,原著中可是個精英善戰的勇士啊)、莫名其妙多出原子彈、簡化決戰過程、結尾突兀的星球大戰,搞得電影黨看不懂、不理解,原著黨不買賬,把自己推向一個尴尬的地位。最令人诟病的可能是對時空的篡改了,原著中保羅複仇幾年的過程在片中大量縮減,因為維倫紐瓦一貫的慢節奏,給人一種20分鐘就能講完故事,故意拖到兩個小時多的感覺。果然,維倫紐瓦即使是在大IP面前仍然不能放下名導的身段啊。同理,《降臨》我也不是很喜歡。

當然,槽歸吐槽,優秀的地方不容否定。如果說上一步隻是初露頭角、作為鋪墊的話,這一部就是正片。此時維倫紐瓦紐終于借助影像把原著中完整的世界觀、價值觀、故事等重現了出來,工業、視與聽覺效果、維式學達到了頂尖,各種令人震驚的場景看得應接不暇,達到了一種歎為觀止的境界,作者本人看了估計都會為之震撼吧。除開工業體驗,影片結合現代世界對原著中宗教、古典元素的重塑相當精彩,像是一場古典式的悲劇命運,卻注入的現代的體驗(話說這不是《沙丘救世主》的故事嗎?)。統治者用預言蒙蔽世人,群衆由于無知和謀生狂熱崇拜,把世界推向一個無知的深淵。人類命運的無力感,對當下的世界是否有幾分影射呢?諷刺是,保羅言行不一卻順利地奇迹般完成了這戰争,不知這一表述作何立意。

總而言之,沙丘之類的科幻史詩題材作品看一部少一部,也不做太多要求了,有的看就行。其實對比雷埋的最大的《沙丘3》,我更期待《夜行之子》和《與拉瑪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