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0
第一部文德斯,久仰的名作有些失望,和預期不同。
一些設定本以為是很合口味的:孤獨,公路尋旅…以為會有些深刻思考或創見。
但沒想到美國/好萊塢味很重,叙事線清晰但還是沒能跳出傳統劇情片的桎梏,情感和力量沒有積蓄和爆發出來。形式大過實質,為碟醋包了餃子,為賦新詞輕強說愁。
雖然力道不通透,但至少不令人生厭,視聽技法純熟自然,即便有點匠氣。好過于純粹的英雄主義公路救贖-《完美的世界》。
前面的設定和懸念很勾人,總覺得有多少東西壓在下面,層層推進玩得很好,但幾個部分顯得割裂,即便經過了作者的精心編排,還是缺乏内在的動力推進。每個環節都隻是下一個環節的助推而已,鋪墊沒有真正的意義。就像是一個火箭一層層發射後隻剩下了空殼。總以為要憋個大,卻被最後的救贖和留白把整體沖淡了,沒高潮就萎了。這點真應該和《燃燒》學學。
節奏拖沓割裂不是主要問題,關鍵是頭重腳輕。虎頭蛇尾也是有原因的,劇本本來就是開放式不完整的,結尾相當于撮合出來的。
謎底的交代不清導緻很多背景設定缺乏必要。如他為何裝啞,這四年他去哪了,他們一家為何拆散?珍為什麼做了這行?德州巴黎又有什麼含義?
此外,情感含混暧昧失真,像是導演yy臆想出來的,正如隔了層玻璃闆一樣,觀衆情感也難以真實代入。主要的原因是對過去内容交代不清,語言的零散叙述遠不如影像呈現直接打動人。
人物弧光雖有但不自然,依舊生硬割裂,完全為了設定而編排。相比下出租車司機要好一些。
和一衆經典相比還是遜色不少:沒有中央車站或霧中風景的尋覓之苦,沒有秋日奏鳴曲的創傷撕裂的痛,沒有出租車司機的孤寂與反抗。
總而言之,就像一個評論說的那樣:三星太少,五星太多,四星又過譽。
2025.3.18
《德州巴黎》為何是平庸之作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大銀幕重溫-再評《紅高粱》
評分:B+,保持初看的7.6(3.8/5)前言:想當初在老家大棚裡拿着pad看的,體驗很一般,這次終于在大銀幕重溫。時隔九個月,對電影的理解果然發生了質變。評析:大銀幕上觀看,優點和缺點都被清晰地放大。首先是劇作的痕迹比較重。這與文 ...
這不是電影!
評分:C,5-6。簡評:看的第四部格林納威,沒想到能差到這種地步(同時把莎翁也糟蹋了),再次挑戰了我的底線。幾乎是我電影理念和創作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電影橫跨音樂、繪畫、建築到文學,這次又加上了戲劇元素。不同于塔可夫斯基、布列松、林 ...
意大利村莊的紀實史詩-從土地到上帝
評分:A-8.4暫且保留,打四星。前言:友鄰評分高達9.3、碼了許久沒舍得看的神片,到今天的契機才看,也是順理成章。其一原因是按照導演的作品順序正好看到了奧米爾這部。其二是在梳理意大利電影的線索,也剛好看完了羅西裡尼的前十年作品,算 ...
一雙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評析《何處友家》與《小鞋子》
公衆号圖文版:“一雙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佳片導賞《何處友家》與《小鞋子》 - 微信公衆平台引言:本文将從不同角度評析兩部伊朗影史上的經典作品,一部是著名導演阿巴斯的成名作《何處友家》,另一部是十年後馬基德的成名作。二者在 ...
觀感-劄記
簡評:B-,6.5+第一次看了半截棄了,拖拖拉拉一個星期、零零散散看了四次才看完。沒什麼體會,隻覺得形式過僵、故弄玄虛,實在空洞無趣。色彩、構圖,畫中畫、框中框。極緻的清晰和幹淨,(和作品中繪圖師一樣)每個畫面都經過精心嚴格的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