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說是枝裕和與小津安二郎很像。

在電影技術上兩者表面都呈現簡約,描摹的是當下社會個體孤獨等情感,卻涵蓋、輻射整個逐漸扁平化的環境與世界。

他們都拍很日本傳統的東西:物哀 幽玄 侘寂…,但細想哪部日本電影或多或少都有呈現,這種共通,與其說是傳承,不如說兩人都植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

那天無意間看到光碟裡夾帶個訪談,是枝裕和談到電影觀,說自己真正的老師是中國的侯孝賢,也很煩惱于觀衆把自己的影片與小津混談。

他說:“以食物為例,小津吃飯大多隻是出現吃飯的場景,以拉面等快餐為主;而我更注重吃的儀式,在家這個環境最好,在《小偷家族》和《海街日記》等影片裡我更喜歡和劇組一起去海邊獲取食材,讓劇組和演員都參與制作食物、享用食物,不能簡單演演吃飯,我一直很講究吃的内容和背後的情感。”

所以,是枝裕和的影片裡“吃”是核心,或者說怎樣生存下去一直是很重要的母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