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完整追綜藝了,去年看過的綜藝大多都沒有看完,一開始總是興緻高昂,可在等待更新的過程中逐漸失去了熱情,所以我反反複複地在短評中寫道再也不看綜藝了這樣的話,事實上沒有一次做到,我總是會重蹈覆轍地點開某個綜藝。

我看綜藝數量不多,隻看自己感興趣的,去年沒有《舞蹈風暴》可以追,有點失落,我知道綜藝時常會被诟病的一個點就是假,很多沖突很可能是刻意為之的,所以我喜歡《舞蹈風暴》的一個原因就是,舞者的辛勤演出這一點假不了,而這也是我看節目的動力。而這個節目呢?我暫且不想去探究它是否刻意制造某些沖突,但是有兩點設置基本上就是必要的,換句話說,如果沒了,這個節目可能不會那麼“好看”。

第一點就是一定要有一個“郝傑”。必須要有。王珞丹可能就是來體驗生活的,但郝傑代表的路子很明顯就是與其他導演不同,一定要有這樣一個另類,不然節目就吵不起來了,也不好看了。換句話說,我如果是節目的導演,我怎麼着也會請一個郝傑這樣的導演。有人說郝傑就不應該來諸如此類的話,但很多思考也都是他帶給我的。

春節前我和朋友聊天,聊到我們在上大學之前去電影院喜歡看哪些片子,她列舉了很多進口片,我都不知道原來這些片子還上映過,而反觀我去電影院看的片子,總是刻意規避那些熱門的,而是喜歡選擇一些相對小衆的、無人問津的電影,我在電影院看過《完美陌生人》《看不見的客人》,你可能會說這兩部不都很火嗎?可當初我去電影院看的時候我接觸不了太多相關信息,我也沒有豆瓣不知道口碑,我隻是單純地很希望去看它們而已,我也記得我在跨年夜和朋友看《地球最後的夜晚》,媽媽問我們電影好不好看,朋友說看的想睡覺,我沒有回答,我不知道說什麼,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好像不能用好看不好看來單純地評價某部電影了。

文藝片藝術片的票房之痛,這是一個規避不了的問題,并不是說這檔綜藝刻意突出的,而是這本身就存在。我隻是一個普通的觀衆,我改變不了這個困境,我隻能說我會盡我的努力去支持一下小衆文藝片,可能我看不懂,可能我不喜歡,但我還是感謝仍有這麼一群堅持自己想法,堅守自己的藝術追求的人,世界需要有一些“異類”的存在,不然太無趣。

第二個點就是影評人的設置。我看到彈幕很多都在罵賽人,我心想,節目的目的達到了,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賽人的設置讓我想到了《天賜的聲音》裡的某升樂評人,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營銷,争議越大,流量越多。我覺得由所謂的樂評人影評人代表的評論家,又可以延伸出很多議題。我們如何看待他們的存在?他們的評論到底對我們而言起到怎樣的影響?我們是否還需要他們?從我自己而言,簡要談一談,我看很多樂評影評最大的收獲就是他們的文字讓我看到了一個新的觀點新的角度,并且我覺得說的有道理,能讓我思考,這是我喜歡的,我也不反對看到一些科普類的文章,能讓我漲漲見識,但看多了也就煩了。我不喜歡那些故作高深一大堆專業術語的評論,電影本身就看不懂了,評論也看不懂,我們不要互相折磨了好嗎?

我不由得想起了李榮浩引發的一個讨論:音樂有好壞之分嗎?也可以來問,電影有好壞之分嗎?人有好壞之分嗎?我們都說人性是複雜的,好壞是并存的,好人身上也有惡的一面,壞人身上也有善的一面,那電影應該也有優點和缺點吧?會有全是優點和全是缺點的電影嗎?

我的标題叫做别人的看法,我們都知道我們處在一個多元化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的想法大部分情況下都不一樣,很難從外到内找到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我們都處于禮貌或者其他一些原因宣稱,我們尊重别人的想法,其實我現在仔細一想,真的尊重嗎?是不是骨子裡還對别人的想法及其不認同但是又不好表現出來呢?求同存異其實是個非常難的事,我從這個綜藝學到了一個詞叫做“不自知”,人從某種程度上就是不自知的,你自己會不會有自己都不了解的行為或想法呢?你自己都不了解,為什麼還要奢求别人理解你,支持你?

我無意對以上問題給出标準答案。我現在反而覺得,你是你,我是我,我們互不打擾,各自安好也許是比較理想的狀态,人很奇怪,自己都不太懂的東西可能還希望别人懂,大概這就是複雜的人性吧。

最後談談這個節目的短片:

沙漠導演拿了最佳青年導演,感覺和沒拿一樣,這個節目也太糊了吧?好了不管糊不糊。我沒有看過他的《我要我們在一起》,但之前給我感覺他就是一個拍愛情商業片的導演,沒想到他反而關注了很多社會現象,邊緣群體,《刹車》《不說話的愛》都是這樣的作品,《不說話的愛》我看哭了,我還自認為是一個淚點高的人,但是這個短片真的能讓我感受其真摯。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惠英紅老師當初在節目中聽了沙漠導演的一句話概述劇情就決定要出演,這就是一個會挑劇本的好演員,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覺得其他演員可能覺得這隻是一個綜藝,但惠英紅老師真的在好好挑劇本。

王珞丹三部短片,個人感覺《尋人啟事》有點意思,也算是嘗試了一下不同的類型,但畢竟是個新人,差距都是顯而易見的,《寂靜世界》的片尾曲選得不錯。

胡國瀚導演的《重逢》是最受觀衆喜愛的短片,也能理解,的确很有巧思,它的質感和《愛情神話》有些像,隻是我不太喜歡《重逢》懸浮的部分,浪漫是和浪漫,但有點耍小聰明。相反,我更喜歡《歪打正着》一點點。

彭宥綸導演的電影可能不是我的菜,但她在節目中呈現出來的狀态很真實,我反而最喜歡那部張婧儀主演,但最終并沒有完成,也沒有在節目中呈現的《共生》,是可以搜到的,有興趣可以看一看。

易小星導演挺機靈的,票房第一證明了其商業價值,這個你不得不服,可能你不喜歡,但這樣的作品普通觀衆就是會走進電影院去看。我反而希望他多一些類型片的嘗試,不要抱着喜劇不放。

最後說郝傑導演。陳凱歌導演讓郝傑導演留下來的那段話适合全文背誦抄寫。我也看了很多小組裡對他的評價,批評或是喜愛,随你喜不喜歡吧,随你怎麼想吧,反正郝傑應該是不在意的,他應該是會繼續拍電影的,那就夠了。我喜歡那種讓我思考的電影,讓我去想為什麼的電影。《馮海的夢》和《桔子》組裡都有非常棒的解讀,《鄉村往事》明顯就是閹割過的,也有劇評對這部短片的原貌作出了闡釋,感謝。

想說的大概就這麼多,作為一檔綜藝,綠燈會的四位成員也是貢獻了很多笑點,“雲中之歌”這對CP我先磕。希望所有愛電影的人能繼續愛電影,保持這份初衷,人生不長,希望這些導演們一直在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