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電影院頻次多了,每部電影感受都不同,而令我印象最深,最想寫點什麼的,就是這部《撥浪鼓咚咚響》。

那天本來是打算看兩部電影的,可是臨時有任務不得不取消其中一場,活幹完之後就去那家我看這部電影的電影院。出地鐵後跟着導航步行到電影院,走了一條新路,那條路我挺喜歡的,是一條小巷子,店面挨得擠擠的,門面都不大,說的出口或者說不上來的牌子應接不暇,路過兩家小店時我也停止了腳步,買了一塊梅花糕一杯酸奶。

終于到了電影院。那家電影院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舊,而且它沒有服務員沒有檢票員,就連取電影票的機器都沒有,有意思吧?不過那時離電影開場還有兩小時,我也不急,慢慢吃慢慢等。

那天本來挺累的,這麼休息着漫遊着也就不怎麼累了。大概還剩半小時的時候有兩個人來看電影,取不到票,喊有人嗎,也沒人回應。後來終于來了個人給她們取完票然後就走了。對,走了。

過了二十分鐘輪到我要開場了,我進檢票口裡面找那個人。果然過道最裡面有個小辦公室,牆上貼着《送你一朵小紅花》和《少年的你》的海報,我說,麻煩取一下票,那個男人出來了。

他讓我報給他驗證碼,然後說,撥浪鼓對吧?我點頭。他讓我待會直接進去,撕下票根,就回辦公室了。我就一個人進去了那小小的廳。

好了聊聊電影吧。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劇情好像沒什麼亮點,甚至有點狗血,技術方面肉眼可見的窮,可是看的時候還是哭了。你知道他們兩個人直接後面會互相和解,會煽情,可就是止不住心頭一酸。你看到毛豆的經曆就會心疼他,所以苟叔後來默默對他的關愛顯得那麼自然與貼切。導演說不是想讓大家哭,可是哭都是源自感動,是看到生活那麼苦仍有人在笑着面對的敬意,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幫助的力量。

導演說他的畫面在追求“真”而不是“美”,所以給我的印象就是這電影真“糙”,可是好動人。就感覺電影的場景随處可見,而故事裡的人也真真切切地存在,和我們共同呼吸共同生活。

我等到字幕結束後離開了電影院。我戴上口罩不想被人看到我紅了眼眶。我坐電梯遇到一個父親帶着他的兒子。突然好想我的爸爸,那一刻。

我在那家電影院對面的站台等公交車。我會一直記得這家電影院,我猜想它是不是生意不好,但又感謝它給這部電影排片。

好像用再多的理論去分析這樣的電影都覺得多餘,當情感完全侵蝕内心,那些所謂的技術隐喻象征好像都失去了意義。

毛豆再也等不到爸爸回來,隻有撥浪鼓噼裡啪啦繼續敲啊敲,他也會長大,他也會愛人,隻希望他不要忘了自己曾經被愛澆灌,哪怕素昧相識,可紐帶已經産生,根本無法隔斷。

寫下這些再去号召大家去看這部電影似乎不太現實,市場上已經很難再給它排片了,不過沒關系,它已經被一些人看見,感動了他們,這也許已經足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