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下,這不是一篇影評,就是與這部電影相關的一些故事。

是從什麼時候喜歡劉若英的呢?不是她那些脍炙人口的金曲。最早的關于她的獨有記憶是她發行《在一起》專輯時,其實我當時并沒有怎麼聽歌,隻是單純地知道她發了專輯,但是封面上她頂着丸子頭,背景是浩瀚的花海一直存在我的記憶深處。後來她發專輯、生子、開演唱會、拍電影……她總是義無反顧地做着自己喜歡的事,其實我沒有那麼喜歡她,但就感覺她就像個多年前認識的好友,我關心着她的動态,聽着她那細細的嗓音,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情懷”吧……

其實這部電影我之前并沒有看好,它就像這個奇幻春節檔的一股清流,雖然演員配置不錯,但是整個片子的類型實在是不适合和其他的電影競争,導演說選在這個檔期上映頗有點破釜沉舟的意味,但市場不會因為你難得的勇氣就給你反饋,它如此無情也如此赤裸,于是預售倒數的局面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在春節前夕看過原版電影,當時給我的感覺就是,“皂化弄人”設定很好,就是感覺到最後有點無聊,我對這部電影更加擔心了,原作都無法打動我的電影,翻拍能嗎?所以我甚至在猶豫要不要去看這部電影。

到了春節期間,果然這部片子的排片少的可憐。我心想,如果再不看,說不定過幾天就沒有排片了……當時大概晚上七八點吧,一看晚上11點還有一場,有點想去看,我慫恿我媽和我一起看,我媽有點猶豫,畢竟這麼晚了。

無巧不巧,那天遇到了我的一個發小。發小的一個親戚帶她和弟弟來玩。我媽提議要不我和發小一起去看,我心想也行。後來問發小,她也說行。問題來了,她弟弟也想去,她其實不想帶她弟弟去。後來俺媽又問發小的媽媽該怎麼辦,她媽的意思是發小和我一起看電影OK,主要是擔心發小弟弟不高興。後來發小還哭了,我猜她不想因為她弟弟的原因就不去看電影,她不想妥協。其實我剛剛說的隻是一個概況,事情的展開過程、我的了解過程都是費了周折的,但大概意思都差不多。後來我一看,明天早上也有一場,于是我提議要不然今天就不看了,明天早上去看,趁她弟弟還在睡覺可以偷偷溜出來。但是發小說,她今天必須看這場電影,晚上11點,哪怕在電影院睡覺。我猜測就是她不想因為她弟弟的原因受到限制吧,畢竟大的讓着小的從來被認為是天經地義,可很少有人去關心大的,他們究竟是怎麼想的。(這一層其實還是挺有意思的,挺适合拍成電影的)後來還發生了一個插曲,帶發小和她弟弟來玩的親戚讓我們把票退了,還說不應該這麼晚請女生看電影,影響不好……我媽當時就挺無語的,請别人看電影還成我們的不是了。發小之所以為發小,是因為從小就認識了,也并沒有因為性别的原因而有什麼别扭或是芥蒂。後來我和我媽和發小三人一起聊天,發小當時還哭了,覺得這是電視劇裡才有的情節,我打趣說,你家這個親戚我怎麼認不得,我感覺你家親戚基本上我都認識呀。她說其實她也不怎麼熟悉……

就是在經曆這樣的事之後,我和發小走進了電影院。幾個笑點我們都笑了,雖然不是特别好笑吧,但也覺得挺有意思的。最後《人潮裡》音樂一出來,我就有種想哭的沖動,淩晨看完電影回到家,又循環了好幾遍《人潮裡》。後來和發小聊天,她說她也覺得這部電影不錯,比隔壁的唐探和李煥英都要好,我說那當然了,也不看看誰推薦的……

突然覺得生活也是場電影,如果看這部電影之前沒有經曆那場小風波,如果看的不是《人潮洶湧》,如果對奶茶沒有那麼深的情懷,我會感動嗎?也許不會吧。看電影的感受很多時候并不單單僅僅是由電影本身決定的,你當下的狀态、你的思考、你的專注,都有可能會釀造不一樣的感受,也許這就是電影的魅力之一吧。

我突然想起魯迅先生一句經典的結尾,“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所以你能理解我為什麼給五星嗎?如果理解不了那也沒有關系,我就是覺得電影好。嗯。

眼看着這部電影的排片逐漸上升,我家旁邊的影院排片甚至超過了唐探,我就更加感動了。這部《人潮洶湧》由一開始的不被看好,到現在因為口碑或是其他什麼原因排片增多,再想到導演本人,想到奶茶和華仔合作的《天下無賊》,又想到電影最後,他們各自為了一種信念戰鬥,感動的情緒就悄然滋長。

也許再也不會看到這樣的片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