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自《〈封神〉&〈哪吒〉:封神IP改編的得與失》

原文請見:微信公衆号 | 添糖陌影

《封神第二部》敗壞掉大衆口碑主要源于兩處,一是姬發人物塑造的羸弱,具體來說就是兩次投降和最終大戰磨磨叽叽實在不讨喜,二是殷郊法相“小藍人”造型的辣眼睛。

在我看來,這些問題其實說小不小,但也說大不大。

《封神》本身便是群像戲,男主角姬發更多是串起群戲的主線人物和承擔表達的一個載體,其人物形象固然非常重要,但絕非像一些大男主、大女主電影一樣必須成為這部電影的唯一核心。第一部珠玉在前的映襯下,第二部姬發的弧光顯得極為羸弱,但并不好說其完全沒有,他有初當大任的怯懦,也有身為“仁主”的猶疑,與一般的純爆米花大片中一貫潦草的人物塑造比較,其實也可算作是勉強及格的水準。

從劇作邏輯來看,姬發的第二次投降的确是一處硬傷,因為當姜子牙已跟他講過“你有勇氣為了你的愧疚而死,那你有勇氣為了西岐的百姓而活麼”的道理,且在看到西岐全民皆兵為了捍衛“樂土”而戰之後,人物成長的寫作已然完成,如果再寫姬發投降,等同于此前全部已成立的情節皆變成了廢戲。但我理解導演和編劇為何會如此處理,其實隻是為了讓鄧婵玉欠下姬發人情的同時還能将姬發綁至聞仲大營,從而讓鄧婵玉面臨選擇,完成最終劇情上的反轉和鄧婵玉完整弧光的寫作,所以在此處應當理解為一種“劇情需要”,導演打了個馬虎眼便想蒙混過關。其實這裡想改好也并不難,要麼把前次的投降押後處理不要反複橫跳,要麼改成流落野外的姬發和鄧婵玉二人剛好撞見聞仲大軍,姬發被擒,問題迎刃而解。

所以總體來說,姬發人物的垮塌自然是導演編劇功力未純的後果,可其目的實則是為寫好鄧婵玉故事線而進行的一種有意識取舍——以在姬發人物塑造上犯下低級錯誤為代價,換取一個極成功的鄧婵玉,倒并算不上什麼太大的敗筆,至少也是功過相抵罷了。

在第一部口碑票房雙逆襲後,第二部的創作顯然負上了不少包袱。第一部的質子團男色營銷帶來了流量,于是第二部不得不讓質子團也露一露面,便有了莫名其妙、在本作中毫無作用的蠱兵小分隊;第一部費翔和娜然表演極為出色,殷壽與妲己各自圈粉無數,于是第二部也要為二位強行加戲,安排一條同樣毫無作用的妲己容顔漸毀的故事線;第一部的“東方指環王”名頭打得響亮,于是第二部更重特效與場面,弱化對文戲的重視,使得電影極大程度回歸了“魔幻大片”的爆米花本位;第一部的姬發和殷郊雙男主CP發得一手好糖,于是第二部也必須要讓殷郊擔綱主角,成為西岐戰場主力,搶光了本來可以分給哪吒和楊戬的風頭......

不能說背好這些包袱以滿足市場期待不重要,可主創團隊顯然低估了大家對于姬發在戲裡戲外的各重預期,也錯誤判斷了當今市場對類似于“聖母婊”“白蓮花”“糾結怪”一類角色的超低容忍度。所以,他們有在把握市場預期,卻把錯了方向,更将前作在細節上不考究的缺點繼承了下來,小問題聚沙成塔,最終令大多數觀衆喪失了耐心和期待,于是所有的問題都被置于放大鏡下被逐一批駁,終于一敗塗地。

作為第一部甫一上映便看到了其文本上的亮點的IP受衆,看見《封神第二部》此刻的敗況隻覺實在遺憾——明明這部戲并非沒有亮點,無論是鄧婵玉的角色魅力,渡口相遇、夜釣、樂土等幾場戲精妙的單場戲調度,還是整部電影的總體武指水平,都不應該被上述這些槽點所掩蓋——這感覺,就宛如一艘裝修得珠光寶氣的大船在渡口彷徨了半天,不知道走哪一條水路更好,最終卻不小心駛入了沼澤地,無法繼續航行。

回過頭看,還莫不如不要管所有的市場期待,繼續紮紮實實地寫好劇本、講好故事。而《封神第二部》真正的問題,實則是它喪失了前作最出色的東西,即我反複強調的那兩個字,内核,内核,内核。

于是,我有了一個猜想。

是否有一種可能,在原該有的劇本中,目前電影中蜻蜓點水展現的關于“忠誠”的思辨正是本作應深入探讨的内核?當忠君報國的傳統守則與仁義愛民的普适觀念發生沖突時,人應當如何抉擇?姬發和聞仲正好構成一組對照關系,前者選擇擔起責任守護樂土,後者則執着于觀念選擇愚忠,而鄧婵玉剛好成為了溝通兩者的一座橋梁,受到姬發的感染、認識到殷壽和聞仲的殘酷,故而完成由“為死人而戰”到“為活人而戰”的人物弧光。要想探讨好這一内核,聞太師必須要濃墨重彩好好塑造,而從現在的成片來看,聞太師不得不在有限的劇情空間中口述自己關于“甯為愚忠,不擔反賊罵名”的價值觀念,顯然是編劇知道這個人物代表的點很重要,卻并沒有多餘的筆墨空間來好好塑造,隻得如此這般敷衍了事。

那麼,空間從何而來呢?很簡單,把那些不相幹的、不必要的、留到第三部再說會更好的内容删之大吉!第一刀,我便要砍在殷郊身上,他完全可以在這部電影的最後關頭再神兵天降帶來轉機,甚至直接将他一腳踹到第三部去完成和殷壽的“弑父”以及自焚以應天譴的叙事閉環,可能都會更好。

這樣一來,楊戬、哪吒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完全淪為配角工具人,也留下了大量的空間塑造好聞太師的形象,并在文本内核上下好功夫,甚至避免了現在還要讓殷郊反複橫跳、陣營切換(彩蛋3中殷郊被通天教主洗腦)這樣吃力的設計,對殷郊的角色塑造也更有利。另外,還有很多支線也應該做減法,殷壽和妲己沒有必要穿插出現這麼多次,不出場大家也不會忘記還有這麼倆角色;申公豹和蠱兵的戲顯然放到第三部,作為姬發登位武王會盟八百諸侯的導火索會更加熨貼。

第二部作為三部曲中的過渡作品,在叙事上沒有太大野心本無可厚非,為第三部的沖突集中爆發做好鋪墊可能還更重要,隻是目前來看,是否還會有第三部恐怕已是未知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