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片单一经曝露,《野兽》即已成为我今年抢票之绝对首选。令我极意外的是,超高期待之下,《野兽》仍给予了我久违的绝佳体验,甚至新晋为截至目前2020年代电影中我的私影top1之选。我其实一直不怎么写长影评,最近则刚好在因自我怀疑而跃跃欲试,那不如趁着记忆还有些新鲜,就从《野兽》而始。

(长文+强剧透预警)

1、“三生三世”设定下的爱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很多人在看《野兽》之前,就应该听过人调侃,说本片其实是法国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或者说其实就是讲了一个《仙剑奇侠传三》中紫萱和徐长卿的浪漫故事。这样的高度形象概括倒是不无道理,但未免容易形成本片是一个套着科幻壳子的法式浪漫爱情小品的错误预期,因而北影节首场一散,豆瓣新评中一片二星、三星的低分差评,多的是想看浪漫爱情结果反被惊吓到了的可怜观众。

如果概括一下《野兽》的故事,大抵就是:蕾雅·赛杜饰演的女主角加布里埃尔在两个前世中都未能成功与乔治·麦凯饰演的男主角真正在一起,要么因为意外,要么因为误解,两个人的关系都以悲剧收场。而在第三世AI技术已高度发达,代替了人类大多数岗位,以至于绝大多数人不得不选择“净化”前世记忆以祛除人性弱点,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新发展阶段,神经敏感、情感丰富的加布里埃尔在接受“净化”的过程中回忆起了前两世与男主角之间的悲剧遭遇,她的“净化”罕见地失败了之后下定决心去寻找这一世的男主角并和他在一起。

乍一看这确实是一个有些烂俗的“三生三世”爱情故事,但其实远没有看上去抑或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影片中三个时空并非简单地并置或顺承,而是立足于第三时空(也即当前时空),以AI面试及“净化”的形式,来对前两个时空发生过的故事进行回溯。这里导演发挥出了相当纯熟的叙事功力,拒绝平铺直叙的、乏味老套的讲述方式,而是将视角在第一时空与第三时空、第二时空与第三时空间不断跳跃,更在部分地方进行了一些倒置和拼贴,将全片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灵气十足,同时又不显混乱。所谓倒置和拼贴,例如,先给出AI面试中加布里埃尔看到图片忍不住流泪的结果,再去讲完第二时空故事的真正结尾,再回来重现加布里埃尔看到这一死亡图片而难以自持的“净化”失败结果;再比如,在第三时空,加布里埃尔提到“娃娃”令人生厌之时,剪辑进来了第一时空中加布里埃尔形容丈夫工厂生产的娃娃时模仿表情的镜头等等。虽然导演在叙事时本身还是非常注重戏剧逻辑性的,但对于时空间的跳跃切换与蒙太奇技法的自由运用也确无鲜明的、文字性的提示,观众需要更多地依赖于对影片总体逻辑及视听语言的充分理解来跟上节奏,因而也稍微加高了一点点理解门槛。

说回“三世”,虽然电影是从第一时空中男女主宴会上相遇的场景讲起的,但其实无论是第一时空还是第二时空,其实都是第三时空中女主在进行AI面试及“净化”过程中出现的回忆,而且是一正、一反的两段回忆——第一时空是“正”,相对完整地呈现了女主角遇到男主角、爱上男主角、为男主角出逃再到二人因意外共赴黄泉的过程;第二时空是“反”,大多数时间内男女主角之间并无直接对手戏,也无情感基础,直到最后女主角试图用爱感化男主角失败被枪杀。既然是回忆结构,这也就解答了很多人关于第二时空女主角爱上男主角合理性的疑问。我们不论第二时空的女主角是否记得第一时空发生过的事情,但当女主角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次见到男主角时,她其实并不了解这一世男主角的屌丝气质,而是出于身体本能地对其有渴望(前一夜加布里埃尔还在自怨自艾地感慨:“我是洛杉矶周六晚上唯一一个没有与人滚床单的女模特。”)。而当男主角决定枪杀女主角、二人迎来门内外的“对峙”后,女主角用语言宽慰他,再到打开门去爱抚他,俨然已近乎是爱上了这个男人,但导演在这里效仿了哈内克的《趣味游戏》,按下“倒带键”,将时空追回到女主成功感化男主之前,直到给出故事真正的结尾,一个《日落大道》式的悲剧——男主角将女主角一枪打死了泳池中。所以,前面的故事并非完全真实发生的,更应理解为此刻躺在AI“净化”池中的女主在全力与前世记忆挣扎扭打,试图篡改这令人绝望的遭遇,只可惜冰冷的AI不可能容许这一情况出现。真相大概率是那天晚上加布里埃尔还没有来得及和男主角产生对话,就已经横死在了泳池之中。

分析到这里,其实本片“三生三世·爱情片”的外装经已脱落。准确来说,爱情只发生于第一时空,还未来得及发生于第三时空,而在充当硬币反面的第二时空,爱情从来都没有来过,来过的只有情欲和痛苦。而这部《野兽》的真正内核,也根本不在于爱情,而是在于真正深刻的,关乎人性层面的探讨。

2、技术陷阱与人的异化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员卡尔·弗雷博士在同名书籍中首次提出了“技术陷阱(Technology Trap)”的概念,即技术革命引发规模失业、阶层巨变、社会动荡等现象。多年以来,关乎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结果甚至灾难的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并不少见(如《沙丘》《黑客帝国》《瓦力》),但我觉得《野兽》应是将其推演诠释得最为深刻的之一,波尼洛将科技进步直接与人性的退化紧密勾连在了一起。

影片开篇不久的第三时空叙事就已写明了AI科技大发展带来了社会形态巨大变化,女主角作为没有被“净化”的人类,仍拥有许许多多人性自带的情绪不稳定、不可被预测等“缺陷”,从而被认定为不适宜从事大多数体面的工作,而所谓“净化”其实就是看似祛除了人性中的弱点,但其实是将人向AI的方向进行改造,也即人被异化成了工具本身。那些执拗选择“个性”、拒绝被“净化”的人在AI时代的社会总体运转逻辑下被迫走向边缘、挣扎于生活、被贴上某种“劣等”标签。从AI的逻辑视角看,这些人的人性阻碍了妥善履职,不利于生产效率及风险规避;但从人的逻辑视角看,这其实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到最后,绝大多数人只得选择放弃人性,一如《黑客帝国》中那些安心选择蓝色药丸的芸芸众生,所谓众生,往往不愿选择,故而要选择蓝色药丸,那就不必再度选择了。

如果你已经读到了这里,那有些话我倒也敢说了,想必在现实生活中,也当见过无数为了一些“正确”目标而自我“净化”、主动服下蓝色药丸的人。他们中有些只求安稳度日,不作“无用”思索;有些则因“净化”而沾沾自喜,自觉理性、自觉现实、自觉成熟、自觉自己已洞悉了生活真谛了,还要反过来攻讦另一群人,笑他们一身“书生气”,道他们尽说“孩子话”。

实际上,“人性退化”的主题并不仅仅呈现于第三时空的AI社会之中,而是全片的整体脉络,贯穿于三个时代之内,各有各的不同表现形式,而人性的退化也是一步接着一步,愈演愈烈。在第一时空的工业化时代,科技进步具体就表现在了女主角丈夫的娃娃工厂之中。第一场重要的戏即是前文已经提到过的,加布里埃尔给男主角形容丈夫工厂生产的娃娃都是神态中性且类似的产品,因为这样便于扩大销量,随后加布里埃尔自己模仿了娃娃的木然神情,镜头在她的脸上停留了十秒之久。一方面,这场戏揭示了第一时空女主角婚后无趣平庸的生活状态,好像她自己也是资本家丈夫塑造出来的一个娃娃一样,潜意识中已构成了对自我人性丧失的隐忧,因而她才要选择逃离以自救。另一方面,这场戏更是充当了第一时空中人性丧失主题的直接表征。失去了表情的娃娃,就好比人丧失了个性,而资本家们正在为了追求利益至上、效率至上,而亲手促成这一切的发生。

第二场重要的戏自然就是男女主角参观娃娃生产工厂,车间经理特意提到最新采用了树脂材质,使得娃娃的外观更像真人的皮肤,只是有易燃的危险。而恰恰是这一缺陷,最终送了男女主角的性命,这就是具象的,技术进步带来的灾祸。不妨仔细想一想,这场大火多么恐怖啊——一个个刚生产出来的娃娃在无情的火焰中摇曳、灼烧,正如人类诞下的新一代婴儿,将死于自设的技术陷阱中,无一幸免。这些娃娃的外观愈像人,它们的内在就愈不像人;而到了第三时空,我们发现了一个恐怖的事实,这些娃娃原来已被生产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却丧失了灵魂的人,那真正的人又到了哪里去呢?“恐怖谷”之恐怖,已被波尼洛借由娃娃和人的对位隐喻,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第二时空的互联网时代,女主角由此前保守矜持的钢琴家转变成了解放天性的女模特,由依附于资本家丈夫的贵妇人变成了替富豪看屋守院的兼职工。第二时空中的人似乎都更强调身体触碰、感官刺激,而非情感需要,无论是加州夜店嗑药狂舞的人群,还是均多次表达对做爱渴望的男女主角,我们看到这个时空下人们观念更开放了,却也同步察觉到了人与人之间此前未见的距离感。一字排开的女模特、自拍Vlog下的屌丝男,实则都处于一个被凝视乃至于被物化的状态,正在凝视他们的摄影机、潜在观众以及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对他们的人性及个性毫不关心介怀,反正他们逃不离无处不在的监视——雇主给加布里埃尔不断地打电话,监控并遥控其行为;而每一处摄像头、监控屏、互联网痕迹,更早已画地为牢,将人不知不觉地锁住手脚,渐渐让人变得千人一面。

于是在这互联网时代下,当面直接沟通与自由情感表达的缺失,渐渐引发了心理扭曲,并激起潜藏的社会矛盾。第二时空的男主是一个自我感觉良好,但年近30岁却从未谈过恋爱的处男。他缺乏对外沟通的能力,只得沉醉于拍摄Vlog来满足自我欣赏及进行自我宽慰的需求。当地震后女主角主动邀请他陪她回家时,他却反应地像一个道学家,或许他本心是正直良善的,但长期以来的性格扭曲让他不断自我演绎,最终将女主角的话解读成了戏弄之意,从而决定枪杀女主角以报复社会。互联网及个人社交媒介降低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成本,却也孕生了一个个因缺乏真正有效的沟通交流而生出的极端个例。

3、从导演到演员的全员炸裂

《野兽》不仅是一部在表达及剧作上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它在导演对于视听语言的运用及演员的表现等“技术”维度同样出色。

>> 开篇绿幕戏 <<

电影开场的第一场戏,在一个空荡荡的绿幕场景下,导演简单指导过后,蕾雅·赛杜仅在摄影机的运动和音效的配合下,便将加布里埃尔在全片反复强调的对“野兽来袭”的恐惧具象化地呈现出来,最后的那一声尖叫极富穿透力,观影人尽管尚不知晓前因后果,但这一场戏就足以调动起人的基础感官反应,那犹如《惊魂记》回魂般的尖叫,令人不禁毛骨悚然。

这场开幕戏的安排是颇有趣的。从结构上来看,它有点像《爱乐之城》开幕的桥上长镜头歌舞戏,和电影后续的叙事本身并无必然联系,却为整体风格奠定了基础。而它其实还远比《爱乐之城》更巧妙,后者近乎炫技而略嫌浮夸,但《野兽》的绿幕开场在内容上与后面的主体故事及表达均紧密相关。绿幕可以理解成女主角的内心世界,这场戏便在剥落现实不同生活场景的影响,帮助我们直达加布里埃尔的内心,去感受她所谓“野兽来袭”之恐惧到底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在后续每个时空当女主角描述自己感受之时,产生具象化联想,从而体验女主角的内心状态,促生共情。而当第二时空后程男主角潜入豪宅即将展开对女主角的猎杀之际,我们终于看到了这场开篇绿幕戏的完整复现,不但从观感上产生了一种悬念被揭开、形式上形成呼应的快感,更将一前一后的两段“野兽来袭”蕴含的紧张与惊悚氛围相叠加,让表现效果达到峰值。跳出故事本身,这场还带点“元电影”元素的戏其实更体现了导演对自身功力以及蕾雅·赛杜发挥水准的强大信心——大可去除场景及铺垫,单靠调度及表演就可感染观众(反之如果不能,电影从一开始就要垮了),显然导演及主演均做到了。

>> 符号系统 <<

波尼洛导演技法的另一处突出展现在于符号系统的构建。《野兽》本身是一部高概念、强情节电影,多个时空的穿梭及人性相关的主题表达需要构建一套有效的符号系统,但与《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那类以符号隐喻为第一要义的电影不同,《野兽》的符号绝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故弄玄虚,因而就需要保证高效、契合。首先就是前文已提到过“娃娃”,作为对人的直接隐喻贯穿始终,至关重要。在第一时空,娃娃就只是娃娃而已,是女主丈夫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产品;在第二时空,一个智能娃娃常伴女主案头,在惊悚时刻说话、拍手来为恐怖气氛推波助澜,它作为孤单的加布里埃尔的陪伴,更是对第二时空女主角个人的投射;在第三时空,“娃娃”已经变成了人,人已经变成了“娃娃”,女主角可以与她说话、蹦迪、做爱,却无法从那张面目可憎的脸颊上嗅到一丝可贵的人性残留。

另一个重要的符号是鸽子,我们更为熟悉的鸽子意象为和平,但黑鸽子却也常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正如《麦克白》中女巫的谶言,“麦克白将征服一切,直到极乐鸟(即黑鸽子)的嘎嘎声,将他带到毁灭之门”,《野兽》显然采取了这一象征概念,让鸽子成了厄运信使,其翅膀扑腾之声往往为恐怖氛围拉开序幕。在第一时空,鸽子第一次出现,从窗户缝隙飞入女主宅邸,向女主角展开攻击,这里波尼洛再次展现了对自身视听技巧的高度自信,向希区柯克致敬的同时,仿佛也在宣称,我仅需一只鸽子,就足以拍出《群鸟》中鸟群在阁楼袭击女主角的惊悚感。而在第二时空,在鸽子的注目下,所有试图改变悲惨结局的努力终成徒劳,所谓不幸,不仅仅在于不幸本身,更在于宿命般的结局无法抗争。

关于符号最后要说的,自然就是“野兽”本身也是电影符号系统的关键组分。波尼洛巧妙地将“野兽”赋予了多重感情色彩及内涵,其首先作为负面信息出现,象征着女主内心的恐惧与不安,预示着危险即将到来;随着表达的深入,我们发现“野兽”其实恰恰是人性的表征,真正的人性就该像“野兽”一般,难以预测、狂野可又透着生命力;而最后来看,“野兽”更有了一层新的内涵,女主角最害怕的是“野兽”,也是人性的丧失,那“野兽”实则又隐喻了导致人性丧失的一切陷阱,包括资本家的逐利、互联网浪潮下人性的扭曲、工作对人的异化、AI净化对人性的剥离……

>> 复合类型的高完成度 <<

《野兽》还是一部复合类型片,科幻、爱情、惊悚等类型要素被导演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本片科幻与爱情的结合令人不得不想起《坏血》,但《坏血》的科幻设定更多是一个高概念背景,对于整部电影的表达影响并没有那么大,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受到我推荐去看《坏血》的朋友纷纷表示“太闷,看不下去”。《野兽》的科幻设定则牵引出了关乎人性主题表达的全部内核,并让形式上的高度自由(穿越时空、净化设定等等)成为可能,从而得以进一步实现表达意图。

《野兽》的惊悚/恐怖元素集中爆发在了第二时空的后半段。当电脑中毒的提示在屏幕中不可抑制地蔓延开来,当Airdrop收到男主角宣称要猎杀女主角的视频,当灯火通明的豪宅拉起警报、娃娃叫嚷、鸽子飞腾,当灵媒在屏幕另一端充满忧虑地说女主并非独自在家,电影的恐怖氛围被充分渲染,紧接着就是那场经典的“野兽来袭”段落,再到最后的努力见到希望、直到希望被反复蹂躏击碎……波尼洛对这一段惊悚片类型段落的把握炉火纯青,我个人认为其技法之高超比之《闪灵》中的经典段落也不遑多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配乐及音效设计极为出色,每一处都在和情绪形成完美共振,若没有音乐的加持,惊悚的表现效果也要打折扣。

4、浪潮不可拒,为了自由,且去拥抱孤独

加布里埃尔之所以能够成为女主角,就是她的人性特征极为突出且丰沛,与众人不同。第一时空她可以为了爱情而抛弃丈夫、与情人私奔;第二时空她主动地去接纳、宽慰男主,也为受到富豪的监控而故意砸烂明代花瓶予以发泄反抗;第三时空她面对“净化”时将要插入耳朵的针头犹豫不定,独处之时也会通过肢体扭动确保自己仍可体验到快感。她一直对于科学技术有所警惕,在迷茫时都选择了科学的阴影背面——向灵媒寻求帮助。然而,即使是加布里埃尔这样的人,在第三时空中仍选择了“净化”,只不过她本人是那最最特殊0.07%的无法被“净化”的人之一。这背后隐匿了一个可悲的事实,即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之下,我们其实并无选择。就像她试图从第一时空失败的婚姻逃离,试图改编第二时空痛苦的结局,但一切终究是徒劳。所谓,浪潮不可拒。

作为女主角的加布里埃尔一直都在追寻自由,也一直都在恐惧孤独,不仅是第一时空提到的表面化的追求爱情和自由生活、为了避免孤独而草率投入婚姻,而更多是内在的自由与孤独,即拥有丰富个性之自由,即忧虑举世皆丧我独存之孤独。有想法的人、不为世俗观念拘束的人、不以功利主义为唯一判准的人,在时代发展进步的浪潮中,常难寻到知己,亦常获非议,被指“理想主义”“不切实际”“不懂得适者生存”,于是面对越来越多的人沉沦、被异化,也只得继续苦苦追寻、艰难求索。

第一时空的女主角加布里埃尔或许找到了那个能够理解自己的男主角,只可惜意外(或是丈夫蓄意为之)及相对保守的观念让一切终成了梦幻泡影。在第三时空女主角“净化”失败之后,她也终于别无纠结,所能做的就是再去找到那个与自己相似的男主角。可她未曾意识到的是,加布里埃尔始终未曾改变,可每一世的男主角却各自不同。于是最后的最后,在宛如《闪灵》宴会厅的空无一人的舞厅中,那个与《闪灵》中的酒保别无二致的酒保出现又消失,满足了她见到心心念念的男主角的愿望,两个人相拥共舞,就好像金庸小说《连城诀》的结尾一般,历经折磨终可有那个人陪你一起,彼此慰藉,抚平心绪,了此余生。两个人浪漫忘我的共舞之下,似乎此前所有的绝望均被消解,就算举世之人皆变作了AI和娃娃,那又如何呢?

可故事并未如此结束,男主角终于告诉加布里埃尔,自己刚刚完成了“净化”并获得了在司法部的职务,他那木然的神情下似乎流动着一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可那是一种AI式的欢愉,他已全然笃信了这一套逻辑,变作那众多娃娃中的一员。加布里埃尔绝望地跪坐在地上,歇斯底里地发出最后一声野兽的惊叫。

这一刻我的灵魂仿佛遭受到了一记重击,和银幕中的加布里埃尔近乎同步地,泪水从眼眶滚了下来。

终究是,浪潮不可拒。为了自由,且去拥抱孤独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