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過了七十古稀之年,菲利普·加瑞爾在接連幾部探索關于私密情感與男女關系之後,越來越開始轉向從家庭内部呈現親情關系——他們之間彼此勾連的屬性并不比愛情關系更簡單。

曾執導過“不忠”三部曲的菲利普·加瑞爾在剛剛結束的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憑借新作《北鬥七星》摘得最佳導演銀熊獎。這次,善于講述“love and affair”的加瑞爾用木偶劇院裡一段浪漫而悲慘的家族故事置換了奇情虐愛,用正在過時與消逝的藝術作載體,坦誠呈現了自己古稀之年對于家庭的依戀。

正瓦解世界中的遲暮溫柔 The Plough
撰稿 / 十二辰子

在這部影片開始起中文譯名時便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插曲。因法語原名LeGrandChariot所引起了兩個可能性的含義——北鬥七星與大篷車,反倒讓我們開始思考電影片名的用意。而直到看到官方的媒體手冊,我們最終了解到這樣的雙重闡釋本就源于創作者的想法。它一方面代表了一個在各文化中被普遍共識的指引方向的星座。與此同時,它也是撐起整個家族傳統的那間木偶劇院Guignol。

北鬥七星

/Le Grand Chariot/

...

劇情 / 家庭|2022|99min
瑞士 / 法國|法語

導演|菲利普·加瑞爾

演員|路易·加瑞爾/Damien Mongin/艾斯特·加瑞爾/Léna Garrel/弗朗辛·貝爾熱/奧雷利安·雷克因/Mathilde Weil/阿斯瑪·梅薩烏丁

入圍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

獲得第73屆柏林電影節 最佳導演銀熊獎 (菲利普·加瑞爾)

菲利普·加瑞爾于1949年出生在大巴黎西南的市鎮布洛涅·比揚古的一個左派的木偶劇家庭,父親莫裡斯·加瑞爾與其教父阿蘭·雷科英Alain Recoing彼時正在法國著名戲劇家Gaston Baty的劇團工作。菲利普曾坦言——

...
“如果沒有我父母與阿蘭·雷科英一起準備的《馬丁和瑪蒂娜》的木偶,我可能不會成為一名電影人。”

莫裡斯·加瑞爾在60年代社會運動的指引下轉向當時最為激進的電影行業,成為弗朗索瓦·特呂弗、雅克·裡維特、克勞德·夏布洛爾等人鏡頭中的角色。當時年僅16歲的菲利普·加瑞爾也有幸進入克勞德·貝黎的劇組工作,由此誕生了他的第一部短片《失諧的孩子》(《Les Enfants désaccordés》)。其父在影片擔任父親一角。

随後父親一角也經常成為菲利普影片中的形象,與他從特呂弗那裡繼承來的子輩“不安的青春期”共同構成影片的主題。而自路易·加瑞爾的出生,身份轉換為人父的菲利普加瑞爾開始将攝影機對準自己的兒子,1989年的《回吻》成為這對新的父與子的繼承和代替。

...

如果說前作《眼淚之鹽》中将木工技巧與熱愛傳承給兒子後就離世的父親是對加瑞爾早期電影中其父莫裡斯形象的召喚,那麼《北鬥七星》裡則完全是一場對自我家庭與童年的回歸。也許是因為過了七十古稀之年,菲利普·加瑞爾在接連幾部探索關于私密情感與男女關系之後,越來越開始轉向從家庭内部呈現親情關系——他們之間彼此勾連的屬性并不比愛情關系更簡單。

...

...

他将三個孩子聚在了一起,在木偶劇院的家裡生活與工作。又如同立遺囑般的,将父親的死亡與傳承的讨論嵌入這部電影的基調中。

父親的離開有如長久信奉的傳統的逝亡,與父親在後台一同倒下的也是一種早已“過時”的木偶戲表演,彼時剩下的隻有寥寥的兒童觀衆。路易轉向戲劇舞台,姐姐艾斯特則試圖以革新木偶劇本的方式救活木偶戲。由真實的逝亡與木偶戲的逝亡形成一種嵌套,菲利普加瑞爾自言道:“在一個藝術家構成木偶劇團的瓦解中,我看到了一個傳統正在消亡的世界的隐喻。”

與死亡相對應的是生的希望。雖然是加瑞爾一家的故事,影片卻開始于路易的好友彼得出軌這一條線索。他承擔着加瑞爾影像中固定的、世俗意義上的“渣男”形象。但影片的視角卻并沒有像《眼淚之鹽》一樣在其身上過多的停留,而是很快的進入了這一部的主題家庭關系之中。

...

彼得在劇團的父親還在世時加入,與其他子女們同吃同住,他在這層家庭關系中承擔一種非生物遺傳的複雜性。這種關系因為路易對其出軌前妻和兒子的特别關注而得以強化。然而他還為這個“垂死”的劇團帶來了生的希望——在接連的離世裡,彼得的兒子的出生是這個大家庭中唯一的“生命力”。

一種可能的解讀是,路易對其前妻的關注也許并不出于愛情,而是對父親死亡的逃離以及沒有朝氣的木偶戲劇的厭倦。以此,加瑞爾通過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羁絆弱化了一種感情層面的道德審判。

...

在加瑞爾的影像中,人物關系似乎比起人物本身更為有趣。許多角色來來往往的跳脫不加解釋,有時甚至要在兩三幕後才能在理解明白。所以有人稱加瑞爾的電影是介于侯麥與洪尚秀之間。

然而他更擅長于描寫那些微弱的細節,從一個絲巾的掉落、一次眨眼、一個手鍊的勾連中釋放情感的張力。大特寫更是賦予這些被攝物一種強烈的表達與溢出的宣洩。這同時也使得他的影像并不擁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雖然也大體理得清故事内容),而是遊走在關系與關系之間。

...

早期的菲利普深受新浪潮左派與激進的影像風格的影響,信奉戈達爾無劇本編排的論調。但實際上現在的菲利普更準确的來說遵從了一種戲劇舞台的表演模式。即在長時間的周期裡反複的排練同一個段落,并在攝影機前隻錄制一遍。這一次就完成了戲劇舞台最終的登台表演。

《北鬥七星》或許正昭示了菲利普加瑞爾一種遲暮之年的溫柔态度。他不再帶有審慎和說教,轉而和每一個個體和解。在瘋癫的鬧劇後,平靜的迎來最後一場皆大歡喜。

...

原文請戳: 柏林銀熊獎!法國愛情片老導演聊家庭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