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字幕組公衆号 億萬同人字幕組
真正的“好萊塢往事”
《巴比倫》很難不讓人想起昆汀·塔倫蒂諾的《好萊塢往事》,同樣由布拉德·皮特、瑪格特·羅比主演,同樣取材自真實曆史。但說實在的,這兩部電影沒有什麼相似性,昆汀是後現代的解構玩家,查澤雷的靈魂則歸屬于好萊塢的黃金時代。
從與曆史的契合程度來講,《巴比倫》更像是真正的“好萊塢往事”,一部非官方的好萊塢野史與民間記憶。
查澤雷此前最成功的兩部作品要屬《爆裂鼓手》和《愛樂之城》,前者彌漫着一種昏黃壓抑的犟氣,後者則極盡明媚,繼承了古典好萊塢歌舞片的一切基本特質。這兩部作品基本依照一條清晰的叙事主線展開,最盛大的場面不過是《愛樂之城》的開場高架舞,所以看到貫穿着混亂癫狂、動辄數十上百人場面的《巴比倫》,難免讓我有些驚訝。
據查澤雷自述,《巴比倫》是他從影以來最想拍的電影,從他初到洛杉矶便萌生了這一想法。顯而易見,他對電影以及好萊塢最輝煌的過去有着瘋狂的迷戀,迷戀到即便看清這個行業的背面與不堪,都能一并接受。“巴比倫”,這個出自《聖經》的“罪惡之都”代名詞,也已經說明了他對好萊塢最複雜的情感,他又愛又恨,卻如此坦誠。
查澤雷選擇20世紀20年代作為影片的主線時間,并不令人意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經濟大蕭條來臨之前,傳統清教道德枷鎖暫時被抛之腦後,美國社會陷入拜金主義與享樂之風,爵士樂風靡,人們在禁酒令的緊繃和搖擺爵士的張力間創造了美國曆史上不得不提的咆哮年代。與之同時,電影已初步擺脫雜耍與消遣的污名,好萊塢黃金時代也初露雛形。或許在查澤雷看來,這是個失控又充滿驚喜的年代,在此他找到了畢生的兩大主題——爵士與電影。
如果沒有那個“《愛樂之城》式”的夢幻結尾,我大概會将《巴比倫》理解為又一個“牯嶺街”,盡管它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氣質截然不同。這是一場走向幻滅的悲劇史詩,查澤雷選擇了三個虛構人物——默片巨星傑克·康拉德(布拉德·皮特飾)、影壇新人内莉·拉羅伊(瑪格特·羅比飾)以及助理曼尼·托雷斯(叠戈·卡爾瓦飾),由他們開啟這場盛大的幻夢,又任由其走向無法預料的境地,最後在頃刻之間化為煙塵。
有意思的是,《巴比倫》裡出現的所有主要角色都可以在真實曆史上尋得蹤迹。
01
康拉德
布拉德·皮特的扮相很有古典男星的氣質,他所飾演的傑克·康拉德是默片巨星道格拉斯·範朋克、約翰·吉爾伯特和魯道夫·瓦倫蒂諾的綜合,也是小人物與大時代關系的最好诠釋。作為促使洛杉矶西北部郊外從冬青樹林演變為“好萊塢”,并改變“演員與狗不得入内”歧視的力量之一,康拉德曾是當之無愧的時代寵兒。但有聲技術所引發的行業地震擊潰了觀衆對康拉德、康拉德對自己的認知,以至于他用吞槍的方式保有自己的尊嚴,也保有對電影最原始、最赤誠的理解。
内莉·拉羅伊
我們還有必要聊聊内莉·拉羅伊和她的绯聞對象朱菲(李麗君飾)。内莉的原型是克拉拉·鮑,她以張揚的性感與鄰家的親切而聞名,也被冠上“It Girl”這樣極具商品化與被凝視意味的稱呼。瑪格特·羅比有出演“小醜女”哈莉·奎茵的經驗,外放式的表演對她來說不是難事,隻是内莉的層次會更複雜細膩。
朱菲
朱菲的原型,毫無疑問是好萊塢第一位華人女星黃柳霜,而朱菲出場的段落,也有黃柳霜的绯聞對象瑪琳娜·黛德麗的影子。黃柳霜曾與瑪琳娜·黛德麗一同出演《上海快車》,此後,不少小報媒體炒作兩人的同性戀情傳聞,在那個年代,這是禁忌。
曼尼·托雷斯
而最關鍵的人物,也是影片的主視角——曼尼·托雷斯,他愛上電影,走入片場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對内莉的愛。他的視角是半旁觀的,因為他也一步步走入這場迷局,見證又參與着各式各樣的荒誕事件,也因此成為構成好萊塢曆史的碎片。
The End
《巴比倫》結尾的混剪與《愛樂之城》何其相似,影片直線向下的基調被強力拉回,好萊塢黃金時代往後的數十載被濃縮在最後幾分鐘裡,這是一曲個人又宏大的頌歌。
更多精彩内容可關注字幕組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