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好萊塢藉由奧斯卡完成了對現實主義獨立電影的收編。這座新自由主義神殿原來從未真正背叛它的金身,偉大貝殼卧薪嘗膽終于盼來今日,而無差别防禦的白男們終于可以挺起胸脯上桌吃菜了(超絕小學雞身材男主除外),但是看到貝殼推上的聖母心藏不住了,被背叛的偶哭惹(;へ:)
片中體現出的苦難,都需要讓位于貝殼賦予的“愛”。由此,阿諾拉抛開了少數族裔,抛開了特殊職業,去擁抱貝殼消毒後的廉租公寓和上流社會,最終重新擁抱苦難。而貝殼需要脫衣舞娘、需要少數族裔、需要社會底層去奔向偉大。這可能是聒噪時代的現代性、"底層真實性"被販賣的現代性、"社會關懷型電影"被烙印的現代性,以多巴胺分泌引出的現代性,可能在某些地方“現代性”的确如此,但大概不在國内的大部分ip地址分布裡,意識到窮極一生可能都無法觸碰的偶,實在很難不落淚; Д;)
有些人需要把《Anora》的底層叙事當作精神益生菌吞服,才能繼續消化《小時代》的物欲諷刺。《小時代》的浮誇則成了被雙重标準踢出讨論的誠實失敗者,它妄想用不加修飾的物欲直陳來沖擊桎梏,不知學院獎早已進化出更精密美觀的冠冕堂皇鼻耳口舌,它不夠“底層”、不夠“關懷”、過于“荒唐”、過于“笨拙”,它太爛了;而歸功于貝殼出色的咀嚼能力和消化酶,物化邏輯被打扮得可可愛愛的阿諾拉登上奧斯卡之巅,偶感動的哭;^;)
哭幹眼淚,我不禁疑惑,比起《阿諾拉》萬元買來的愛恨情仇,《小時代》靜安别墅區裡的紛亂與火,是否真的足夠虛假,足夠讓它可以貼成大字報的惡評轉為《阿諾拉》的頒獎詞。回歸苦難的結尾讓我想到林蕭的旁白,就像她在火中的跑馬燈,原來“現代”最後總是灰燼與幻想,《阿諾拉》也是《小時代》的一部分,怪隻怪郭導錯印成草稿紙的密碼正确得晚了點,替他和國産電影惋惜,偶哭慘惹(༎ຶ⌑༎ຶ)
像居伊·德波預言的:在後資本主義景觀社會,一切反抗最終都會成為櫥窗陳列品。
而不夠現代的我們,繼續哭就好惹o(╥﹏╥) o
《阿諾拉》之後,我該如何哭泣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又是一天
塞拉順從了一個偏執聰明又混沌的念頭,在兩個小時中讓他的觀點消失,在不提供答案也拒絕審判的前提下,創作出難以複刻的傑作。在塞拉眼中,鬥牛的本質并非暴力,而是充滿“犧牲性”的原始“孤寂”,這種認知促使他将攝影機貼近鬥牛士與公牛的肉體,以 ...
與原著不同的是,帕丁森飾演的米奇17号和18号被刻意賦予“懦弱”與“反抗”的二元對立性格,看似強化戲劇沖突,實則暴露了角色塑造的邏輯斷裂,且使得衆多角色都有種令人難以共情的“鈍性”。這種“鈍性”明顯的體現在米奇17上,原著裡對應的7 ...
某種悲劇ULTRA
#20250302#不知道哪座山上熬鷹重看。———————————————————————————當Elizabeth的Sue“出生”,悲劇就已經注定。 常人對于他者從蔑視到難以自控的報複是分層遞進的,Sue本質上是Elizabet ...
某種悲劇
當Elizabeth的Sue“出生”,悲劇就已經注定。常人對于他者從蔑視到難以自控的報複是分層遞進的,而對Sue這一完美理想态(起碼是肉體上)的“我”,Elizabeth從始至終都隻是一個扮演者,在她的角色失控,或者說拉扯于即時滿足 ...
如何誕生,如何結束
#20250223#葡影展沒想到重看本片的新啟發來源于前一天與老來俏科斯塔的連線交流…擦…不想動腦…———————————————————————————與佩德羅·科斯塔聚焦底層苦難的“方泰尼亞三部曲”不同,奧利維拉更擅長以優雅的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