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到塵埃,開出花來。一直以為出自佛教言說,問了度娘才知道,原來出自張愛玲。原話寫在送給胡蘭成的照片背後: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戀愛的魅力,讓高冷的才女低到塵埃,因為歡喜,所以也能開出花來。這是主動選擇的由高就低。但如果生如塵埃呢?還能期望開出花來嗎?

看完成電影《無名之輩》,瞬間便想到上面的問題。生如塵埃的眼鏡和大頭,他們在平凡到壓抑的生命中,也時時期望着自己的高光時刻。

尤其是眼鏡,他對“男人就應該幹一番大事”的執念,雖然在電影的情節顯出一種失笑的尴尬,但看到最後卻怎麼也笑不出來,甚至隐隐感到一絲涼意。

放大來看,可能多數人身上都有眼鏡的影子。出身普通,長相普通,能力普通,但也曾經掙紮或仍在掙紮着期待自己的高光時刻。

但殘酷的現實,不僅僅将你打倒在地,還要無情地嘲弄,把你最後的尊嚴也要打翻在地,還要再踏上幾腳。

不過,導演還是以溫情收尾,不知是相信生如塵埃的人們也能開出花來的期望,還是參透了人世的真相,希望用意外的溫暖激發芸芸衆生中蘊藏在瑣碎日常中的希望。

我甯願相信後者。就像陳道明在一次綜藝節目中所說:

世界上沒有那麼主角,大部分人可能要一輩子甘于寂寞,或甘于平庸,但是,并不要打擊他們的努力。

甚至,在很多情況下,要容忍自己或他人努力的姿勢不正确。盡管生如塵埃,但隻要認真對待,哪怕是在瑣碎的日常中,也一樣能開出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