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好,今天安利一部豆瓣高分法國電影:《每分鐘120擊》。

...

《每分鐘120擊》由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真實故事改編。

彼時艾滋病肆虐,政府救助不力,性教育難以普及。

一個名為Act Up的公益組織彙聚了許多罹患艾滋病的病人,用看似激進的方式走進公衆視野。

肖恩是Act Up的成員之一。故事圍繞肖恩與男友内森的情感波折,以及二人在Act Up裡的頻頻活動展開。

在驕傲與自信的氛圍中,《每分鐘120擊》給我們完整地展現了一個男同性戀艾滋病患者的病痛歲月和内心世界。也讓我們看到了充滿人文關懷的組織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帶病卻依舊勇敢的軀體的蓬勃生命力。

...

01.勇敢的帶病之軀

“每分鐘一百二十擊。”

我其實并沒有完全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或許是Act Up的哨聲次數,或許是驕傲遊行時肖恩跳舞的步伐頻率。但它始終給我一種莫名的動感,配以粉和紫為基調色的電影海報——它在最初就對我構成了一種莫大的沖擊。

...

影片本身也是一種沖擊。兩個半小時裡我曾無數次感歎那群年輕人的勇氣。

他們是極其勇敢無畏的,或為自己,或為自己的孩子,抗議政府、抗議制藥公司、示威遊行。

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公的現象,憤慨者無數,但奮起反抗的人鮮有。做少數者總是會受人崇敬,他們構成了那鮮有,就是一種大勇的行為。

雖然肖恩也有許多生活的困苦:

他長期被艾滋病的并發症折磨,在藥物的副作用中煎熬,甚至時刻活在死亡的陰影中。他也有過痛哭、絕望,但是他依舊可以在驕傲遊行時歡快舞蹈,可以闖進學校分發性教育的冊子,可以沖進制藥公司用肢體表達自己的訴求。

...

...

我猜想,導演不是想給艾滋病去污名,而是想讓人們知道,艾滋病人的真實生活其實和普通人一樣,充斥着幸福和失望。甚至失望會多一點,但或許勇敢和無畏也會多一點。

肖恩如我們之中任何一個人。在Act Up的活動之外,他擁有常人的生活。他有一個愛他的男友,也理所應當地擁有“性”。

...

02.一群獨立而自由的人

Act Up蘊含着民主和智慧的影子。

他們的計劃都是通過辯論的方式形成,他們的行動都經過了策劃。辯論隻能在房間而非走廊裡進行,這是自由中的規則。主席不是權威,任何人都有發言的權利,任何人也有遵守規則的義務,任何的觀點都可能受到質疑。

民主的色彩在Act Up的核心中蘊含、擴散、激蕩。

...

Act Up始終是勇敢的。他們以激進而充滿人性的方式對社會作出回應。

魯迅先生曾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他們選擇了打破死寂的沉默,用哨聲、血袋、舞蹈全然展現了帶病卻依舊樂觀生動的軀體。

...

03.關于性教育的審視

艾滋病可以被認為是這部電影的一個重要主題。

肖恩本身就是艾滋病人,而Act Up也是關護艾滋病人權利的公益組織。

這部電影喚起了我們對這種熟悉但好像又很遙遠的病症本身的思考,包括它的來源、傳播途徑以及患者的生活。

我們必須要關注未成年的艾滋病患者的經曆,也應當思考如何來保護未成年人。在《每分鐘120擊》裡,肖恩就是在未成年時因為和老師的高危行為,而被這種病症糾纏一生。

...

《每分鐘120擊》給出了一種減少未成年人患艾滋病的有效方法:普及性教育。

Act up也是這樣做的。因此他們闖進學校,分發性教育小冊子、高舉宣傳牌、呐喊“艾滋!危險!青少年!安全套進校園!”。

...

或許他們的宣傳方式頗為極端,但充分強調了性教育的重要性。

如若性教育早點普及,成年人能告訴我們的孩子什麼是能做的,什麼要小心,那麼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犯的狀況或許會得到改觀,未成年人患艾滋病的人數也可能大大減少。

正如肖恩母親質問校長時所說:“我的兒子16歲就感染了艾滋病,如果一開始有人能教他保護好自己該有多好。”

這是社會和國家的責任與義務。

然而諷刺的是,在他們做性教育宣傳的時候,現實赤裸裸地展現在了他們面前。

當肖恩的男友内森發給一個學生安全套,那個學生非常不友好地拒絕了。拒絕的理由不但很蠢,而且還連帶歧視了一把同性戀。

...

這個學生的态度就是生活中部分人的縮影。而且這部人或許還不算少數。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一則舉報信。

舉報信的内容驚心動魄——一個艾滋病患者惡意傳染未成年人。從微博内容看,他至少已經傳染給一名初中男生了。

...

當然,這個艾滋病人無疑錯到了極緻,他已經觸犯了法律。但我想,如果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可以勇敢地擔負起性教育的責任,早點告訴那個孩子保護自己的措施,即便他們還是發生了性關系,後果或許也沒那麼糟。

2017年,北師大出版了《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

但很快就有家長反饋讀本“尺度太大”,随後被下架撤回。

...

像這些家長以及電影裡那個學生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或許礙于文化傳統、宗教背景、家庭教育,因而羞于談“性”。

性教育的普及總會遭遇或多或少的阻礙。但仍然會有一群志願者、專家學者,有投身公益的組織義無反顧,前仆後繼。

因為壞人永遠也不會嫌孩子太小。

...

每分鐘一百二十擊,好像是對社會的驟雨般的擊打。

希望他們活下去,希望我們勇敢如斯。

...

作者/尤

圖/源自網絡

歡迎關注公衆号:Arena,把生活中的有趣和浪漫分享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