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在這個裡面可以看到你想看的世界,寶寶”。
媽媽遞給不到兩歲的女兒一個紙筒,女兒立即止住了哭聲。
後來,這個紙筒做成了一個漂亮的望遠鏡,女兒坐在媽媽的出租車後座上,透過這個望遠鏡看窗外的世界,常常告訴媽媽哪裡人多、哪裡有乘客,乘客上車來,她又透過這望遠鏡去看乘客或他們的寵物。
過年那天,她透過望遠鏡看到的最後一個乘客竟然是她的外婆,但她并不知道,因為她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帶她離開外婆家了。外婆送來了媽媽最愛吃的韭菜雞蛋餡兒的餃子,她們一家人團圓了。
這是微電影《女兒》中的情節,令人覺得溫暖感動。一個單親媽媽帶着女兒開出租,個中艱辛無法想象,但因為有個小棉襖在身邊影子一樣跟着,給這種艱辛添上了許多溫暖的色彩。
據說這部微電影很火,因為有很多看點:用最新的iphone11pro拍攝的,大導演西多奧.梅爾菲所拍,華語影後周迅主演,以煙火味最濃的城市重慶為拍攝地,圍繞家庭展開,切合春節團圓主題……
對于觀衆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關注點。微電影中最觸動我的,是媽媽給女兒的紙筒,這不是簡單的玩具,而是一個萬花筒,是一個望遠鏡,更是一個看世界的窗口。後來女兒通過這個紙筒,看到了一個五彩缤紛的世界,而這個世界一直着陪伴她成長。
“你在這裡面可以看到你想看的世界,寶寶”。
我在想,作為媽媽,我有沒有給女兒這樣一個紙筒,讓她可以看到她想看的世界?如果有,這個紙筒一定是書籍。
今天,帶女兒回家。一路上,她跟我講這學期她看完的書,講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川端康成的《古都》、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等,在這些書中,她看到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很高興從小培養她的閱讀興趣,到現在她已經養成閱讀習慣,她也會像影片中的女兒一樣,看到自己想看的世界。
微電影中周迅飾演的單親媽媽,她還有一個身份是女兒,這個女兒卻是犟脾氣。媽媽不讓她帶着女兒開出租,她跟媽媽鬧翻了,抱着女兒離開家,媽媽說了氣話:“走了就别再回來!”她真不回來了,媽媽卻一年一年在大年夜提着餃子一輛車上一輛車上找她們娘倆,費勁周折終于找到。這個單親媽媽作為媽媽,我喜歡她對女兒的無微不至,但作為女兒,她太殘忍,怎麼忍心讓媽媽如此牽挂,一年一年四處尋找呢?再堅強獨立,也不應該跟媽媽賭氣,更不應該連過年都不回家。也許她有難言苦衷,也許僅為情節需要,無論如何,我都覺得這樣對媽媽是不可理喻的。陪伴媽媽,和給女兒一個望遠鏡一樣重要。
一個是你生的,一個是生你的,她們都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做個好媽媽,也做個好女兒,是我們這樣兼有這兩重身份的人的重要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