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期間,被三部賀禮大片刷屏,本來沒想湊這份熱鬧,後來聽說《我和我的祖國》是7個導演分别執導7個不同的故事,有了點學習不同導演講故事技巧的興趣,加上演員陣容強大,有頭有臉的都來了,一張票看衆明星飙演技,也算是物有所值。

整部電影的7個小故事以時間線穿起,涵蓋了新中國曆程中值得書寫的一些關鍵曆史事件與成就,從開國大典到原子彈實驗成功,再到女排奪冠,香港回歸,北京奧運,神舟飛船,再到大閱兵,而着眼點都是重大曆史事件中的小人物書寫,因為主題是“我和我的祖國”,突出的是每一個國家命運下的普通公民。

影片中七個故事的講述風格各異,導演能力也參差不齊,整體看下來,以自己的第一觀感排個名的話,是《北京你好》> 《前夜》> 《相遇》 > 《回歸》 > 《護航》> 《奪冠》 > 《白晝流星》,下面嘗試從故事的叙事以及時間角度簡單做個分析。

《前夜》

該短片故事比較線性,基本就一條主線,主要目标清晰,就是為了成功升旗。主要障礙,開篇前兩分鐘就交代,其他部門一切就緒,電動升旗環節不敢保證成功,因為沒試過幾次。然後故事就此展開為了确保電動升旗成功所做的努力,主要的角色就是黃渤,故事叙事主要圍繞他進行,故事主要的意外或轉折之處是阻尼球的撞壞,意外是戲劇張力形成的關鍵因素,加劇了叙事的緊張感,而轉彎化解之處在于群衆的捐獻,最終達成升旗成功的完滿結局。

從現實時間跨度上看,整個故事濃縮在24小時之内發生,并且影片隔幾個小時就提示出距離大典還有多少多少小時,很好的營造了故事的緊張感和氣氛。

總的來說,故事叙事線性清晰,節奏緊湊,有張力,有轉折,一氣呵成,不拖泥帶水,活幹得漂亮。

《相遇》

這是一個個體情感獻身于國家大義的故事。叙事主線是張譯在一次核實驗中,為了救大家,在關閉故障核裝置時,身受輻射,住院期間,為了獲得領導所說的消息,上街打探,不料偶遇三年前的女友,卻無法相認,最終各自離去。叙事的支線,以倒叙的方式,從任素汐的嘴中說出,兩人戀愛時的美好時光,從初識,到暗定終身,側面上豐滿了主角的人物形象。也間接形成了曾經的美好,與不得不分離結局之間的反差,增強了故事的戲劇性。

故事的叙事裡,也出現了兩難的設置,當意外的相遇來臨時,認還是不認,是一個兩難的選擇,相認可以成全了個人的情感,卻違反了國家的保密規定,孰輕孰重,天平最終倒向了國家大義。其實還有一個不能相認的潛在砝碼是,張譯已知自己将死的命運,相認也不會給女友帶來幸福和未來的家庭圓滿。

從現實時間描述的跨度上看。整個故事跨度比較大,估計有幾十年,從兩個人談戀愛的初識,到三、五年後的相遇,再到任素汐中年時從電視上看到張譯死亡的消息,已經幾十年過去了。不過雖然時間跨度大,但是圍繞在一個相遇的主題上,也算是有始有終,前後都有所交代。

《奪冠》

奪冠的故事叙事有些不倫不類,看題目,主題應該是講女排的拼搏精神和幾連冠,導演采取的主線故事卻是冬冬和小美懵懂的情感,把女排的奪冠作為了背景的素材處理。可惜這主線的故事也講得有些差強人意,畢竟小孩子的朦胧好感,撐不起來後面幾十年後的訪談再聚,故事性和戲劇性都弱了些,情節的因果邏輯也有些牽強。時間的跨度上,也拉的太長。

《回歸》

回歸是片中唯一的一個多線叙事的故事。第一條線是修表匠任達華和惠英紅,第二條線是香港回歸總指揮和英方的總指揮的較量,第三條線是駐港部隊升國旗的準備,到最後三條叙事線都在0點0分0秒回歸儀式的時空中彙合,圍繞着時間這個主題,總指揮要求0秒國旗一定要開始升起,任達華要把英方代表表的精度調教在0.75秒誤差之内,駐港部隊要求0秒開始升旗,46秒後,國旗準時到頂。可惜的是,相較《前夜》,故事中的意外布局不夠,戲劇張力少了些。

現實時間描述的跨度上,和《前夜》類似,主要集中在香港回歸前的短時間内,所以相對來說劇情比較緊湊。

《北京你好》

和《奪冠》類似,這也是一個從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角度講述的故事,把北京奧運當作了背景素材,可是比《奪冠》的高明之處,在于它的主線故事叙事講的非常精彩。有目标,有阻礙,有沖突,有意外,有轉折,有兩難,戲劇張力十足。

離異的出租車司機為了獲得孩子的心,一直努力着,又買鞋,又準備生日時送兒子奧運開幕式門票,可是意外來臨,票子被乘客暗中買走,當抓住孩子後,得知孩子要票的目的是去親手摸一摸汶川地震中死去的父親親手建設的場館時,兩難出現,拿回票可以讨好兒子,給出票可以滿足汶川孤兒的心願,最終大愛戰勝個體的情感,得到升華。

時間跨度上,也比較緊湊,都是奧運開幕式之前的短時間内發生的事,沒有太拖拉。另外值得說的一點是,葛優的演技太出色,把小人物出租車司機演得入木三分,如行雲流水,堪稱本片最佳男主角。

《白晝流星》

凱歌導演的大作,叙事依然是弱項,情節邏輯老套,勝在畫面。

《護航》

文導的這個作品中規中矩,主線叙事是宋佳的閱兵式護航任務執行,故事戲劇張力不夠,比較平淡,從一開始鬧情緒到願意主動護航,主角思想如何轉變,交代不夠,勝在人物的性格刻畫吧,通過宋佳的各個時間點的回憶,從小時候的愛飛翔,到學校的打架,再到分手的刻畫,把一個強勢的假小子形象塑造的十分豐滿,但是角色形象塑造是為叙事服務的,故事沒講好,角色再好,也隻是一個局部。

總體來看,這命題作文不太好作,不過有幾個老道的導演和戲骨撐着,也總算挑起了國慶檔這根大梁,交上了一份像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