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喜歡餘男,用她的劇照代替海報)

很慚愧,加上這部片子,我也隻看過王小帥的三部作品,另兩部就是《十七歲的單車》、《青紅》。

看《單車》時,我被感動了,于是不禁對王導有點崇拜。哪知接下來看《青紅》真是讓人大跌眼鏡,感覺這片從故事到演員表演都隻能用“做作”、“矯情”來形容,真不知道它怎麼忽悠到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也許這個故事對老外來說還算新鮮吧。

倒沒怎麼關注國内對這部電影的評論,不過無論别人怎麼說,這片都不能讨得我的喜歡。

由于看的王氏作品不多,所以無法客觀的評價王小帥,隻是看《青紅》真的倒了胃口,把我以前對他的那點崇拜也沖刷得一幹二淨。

曾看過某位網友将王小帥的寫實風格與侯孝賢拿來做比較,說王小帥總是無法做到像侯孝賢那樣冷靜,無法遠距離清晰審視平凡人的生活全貌,反而老喜歡瞎摻合,将太多的主觀色彩帶入故事。

我覺得這個評論可謂一語道破王小帥的弊病,起碼是《青紅》、《左右》這兩部作品的弊病。

簡言之,王的作品雖然講的是現實中的故事,但他卻達不到一個超脫現實生活的藝術高度,最終隻能淪落到與反映家庭倫理的肥皂劇一般俗氣,當然,還算得上是部優秀的肥皂劇。

說起來,觀看《左右》的感覺還可以,至少它不再故作惆怅的講一些初戀未遂的青春事件,好歹也上升到實實在在的生活難題——挽救孩子的性命。

另外,影片的戲劇性也比較強,所反映的人與人間的摩擦和理解也能引起我的一些共鳴。因此我說,這片子不難看,還行,但也僅此而已。

片中一個男主角形容這破事說了句“都他媽能上電視了!”我總覺得這是不是王小帥在自嘲啊?《左右》确實就像一部通俗倫理劇,如果它是部電視劇,那我還會給予它更高的評價,但如果說它是部優秀的文藝電影,我可絕對不承認。

不說别的,就說一個小細節:影片開始不久,枚竹的手機按鍵出問題,自動撥打了老謝的手機。我一看到這裡,就猜到肯定是個伏筆,以後這破手機肯定要鬧出别的“好事”來。

果不其然,後來老謝就通過它聽到了枚竹和前夫的談話。如此情節設置讓人覺得說不出的别扭,斧鑿的痕迹太明顯了,如果這是電視劇,我可以不計較,但在一部以寫實為追求的電影中出現,還生硬到讓人一看就能猜到後面,就不能不說是失敗了。

隻能說王小帥修煉還不到家,還是無法站在一個俯瞰生活的高度,也不知道他的作品還要在十丈紅塵中糾結多少年,才能最終悟到一些樸素本質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