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已過,歲暮天寒,凜冬下的浮世,萬籁俱寂,卻也貪戀溫暖。

再也沒有什麼比在冬日裡看一場電影更浪漫之事了,或許在那些沉靜的夜裡,你躲在黑暗中,聽着凄風下的哭訴,想象着飄雪中的冷寂,心中早已思緒萬千。

對于一個作者而言,冬日是一束光,一束來自霧茫茫的燈塔折射而下的曙光,在白日的清晨,噴湧而出。筆下的歡愉離愁都是這冬日所賦予的,就連不會下雪的冬天也都充滿着靜谧感。

對于一個影迷來說,冬日似一盞燈,照亮着大千世界的死寂,在淩晨的夜裡,極盡幽暗。纖細的感官在逐漸釋放,感性的靈魂在四處逃竄,溫柔的呓語偶有回蕩。

但我們更喜歡溫暖的冬夜,聖誕前夕的歡樂,滋滋火爐前的暢談,紅酒一杯,咖啡一壺,城市霓虹的冬日,暗藏人生百态。



01《冬眠》
努裡·比格-錫蘭

...

...

...

錫蘭的電影,總會讓我沉下心來過渡到另外一個世界,那個世界叫伊斯坦布爾,伊斯坦布爾的冬,有鐵爐堡,有加泰土丘,更有宛如天堂的安納托利亞。

盡管我從未去過,但錫蘭把光影中的留戀同樣賦予給了我們,他那惆怅的鄉愁,他那文人的筆觸,和他那滿腹憂傷的現實感,都讓我在冬日中分外沉靜。

與其說是《冬眠》,不如說是錫蘭的一個整合,他的《野梨樹》,他的《遠方》,都是雕刻在土耳其冬天絕美的影像,或許你會覺得冗長,但于我而言,那像是一去不複返的瞬間。


02《芬妮與亞曆山大》
英格瑪·伯格曼

...

...

...

伯格曼的冬日,是彩色膠卷下的回憶錄,更是一段家庭的史詩影像,《芬妮與亞曆山大》的美,可以讓你忘卻時間的漫長,反而沉浸在伯格曼獨有的語境中。

少時的聖誕,杯酒歡暢,紅綠無間,燭火通明。溫暖和夢幻的城堡裡,亞曆山大聽見了父親的呼喚,他說:我們永遠也不會分開。

但世事無常,當境遇和人生的軌迹發生轉變,夢境也随之破碎,隻有信仰和歸屬站在光明的角落,直到冬日暖陽的降臨,直到童年時光慢慢消散。


03《冬天的故事》
埃裡克·侯麥

...

...

...

侯麥電影中的冬天沒有下雪,但比雪景更美的,是難以言表的悸動和執着等待的奇遇。他們相識于夏日,重逢在冬天,幸運的是,彼此間從未更改過心中的愛意。

當你沒有靈感的時候,就去看侯麥吧,當你沒有生活的勇氣時,就去看侯麥吧,當你沮喪不堪時,就去看侯麥吧。

侯麥的人間四季,看似是一篇散文雜談,卻包含了人世間最溫暖的情意和最濃情的感動。


04《生活多美好》
弗蘭克·卡普拉

...

...

...

電影的魔力就是無論你經曆過多少磨難和挫折,都能在故事中找尋到希望和力量。

在卡普拉奇幻的設定下,喬治從天堂跌入地獄,又從地獄折返天堂,哪裡才是真正的天堂?是家,也是你從未在意過的生活片段,那些人,那些事,讓你的生活充滿意義。

盡管是如此勵志的故事,但在冬日的聖誕,看一部《生活多美好》,你永遠都不會感到厭倦,你會想象着生活的一萬種可能性,每一次的抉擇都将回到原點,因為生活多麼美好啊!


05《美麗心靈的永恒陽光》
米歇爾·貢德裡

...

...

...

記憶是座美麗的宮殿,可當情感侵襲,再美的記憶都将被摧毀。

她和他的相遇,本來就是頃刻間的愛戀,但對于沉默的他來講,她是他永恒的陽光。而對于熱情的她來說,忘卻一個人,比記住一個人,更難。

所以當他也選擇忘記時,卻發現那些留存在他記憶深處的景象像夢魇般揮之不去,原來有些記憶是無法磨滅的,她紅色的頭發,明媚的雙眼,似星光,似海浪,也似記憶的點點滴滴。


06《曾經》
約翰·卡尼

...

...

...

有關于那晚在都柏林的相遇,一直都是無可替代的,人們說:音樂可以撫慰人心,音樂可以代替言語,音樂可以拉近距離。

約翰·卡尼的制造,總是從簡出發,他描述了一段最純粹的感情,卻也最為深刻迷人。沒有複雜而交織的話語,也沒有太多催人淚下的感傷。

隻一首歌,兩個人,默默相對,默默凝望,便成全了我們對于距離的最好念想,也許相見時難别亦難,但如此相見,銘記一生。


07《如果·愛》
陳可辛

...

...

...

15歲那年的《如果·愛》,被覆沒在孫納和林見東的悲歡離合中,越是沉浸,越是難以自拔。

後來的歲月裡,惦念無限,總是無法釋懷,時常幻想連篇。它像是一封情書,也像是一個初戀,時隔多年再見,早已讀懂彼此間的心意。

如果孫納沒有站在十字街頭選擇那條路,她會和林見東繼續走下去嗎?電影中的故事總是這麼說的,越是渴望,越是得不到。一個愛情和報複的故事,到最後,隻有公子的一滴淚,訴說着:從冬天開始拍,到夏天結束。

或許再憶起時,已忘了15歲那年的滋味,反而隻覺可貴。


08《霧中風景》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

...

...

朦胧派大師安哲的《霧中風景》,在一段尋父之旅中感知成長的疼痛和艱辛。

路上的風景是我們常常忽略的,去到哪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獲得什麼,安哲用意象化的詩篇帶領我們走進一個殘冬,也帶我們走入一段年代往事。

倘若電影的價值能夠延長人類三倍的生命,那我們為什麼看電影便有了更深厚的意義,在凜冬時節,安哲的光影會讓我們重新思考生存的價值,看上去荒蕪一片,實則綿延悠長。


09《布達佩斯大飯店》
韋斯·安德森

...

...

...

不管長多大,你也想在童話世界裡做夢對嗎?我曾說過,看韋斯·安德森的電影,你永遠都不會感到孤獨,因為沒有人會在童話夢境裡孤獨。

粉色的建築,對稱的構圖,彩色的婚禮,可愛的人們,就算冒險換來的是一次愛情的結晶,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有些導演永遠都遠離成人世界的束縛,如吉爾莫,又如安德森,他們形同光影中流動的符号,為我們編造着怪物和怪誕的故事,讓我們在冬日裡再也不會感到寒冷。


10《開羅紫玫瑰》
伍迪·艾倫

...

...

...

紐約的冬天,奇遇重重,或許沒有滿天飛雪,卻有對電影的深情眷戀。

伍迪·艾倫的《開羅紫玫瑰》,以“電影”作為主題,奇觀性地探讨了現實與夢境的重疊,因為一場電影,愛上一個角色。當那個角色走出銀幕,你是否還感覺得到真實性?

那個孤獨的女人就像我們的縮影,渴望做夢,渴望被愛,可當夢境真的發生後,突如其來的矛盾卻在無限循環。但紐約的冬日就是一個造夢天堂,當她最後成為影中人,我們的内心才變得柔軟,回放你看過的電影,才偶然發覺原來生活才是最大的夢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