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人都想過給自己安上一對翅膀,以便能夠自由飛翔,成為飛人,也想過給馬兒安上一對翅膀,叫飛馬,但一定沒有想過給大象按上一對翅膀,成為飛象。但迪士尼卻恰好有一隻會飛的小象,它沒有翅膀,隻有一對大耳朵。

《小飛象》,這是迪士尼的一部經典IP,以前隻有動漫,而如今已有真人電影。既然是會飛的小象,那故事自然是要逃離牢籠,追求自由,但為什麼不是飛馬,飛牛,而是飛象呢?
這其中有一個讓人唏噓不已的關于故事:
馴獸師在馴象時,會在象小時候找一塊平地,用一根繩子一頭綁住小象的腿,繩子另一頭綁在柱子上,讓小象接觸不到任何東西,小象無論怎麼努力,嘗試千萬次也都無法掙脫繩子,最終隻能乖乖聽馴獸師的話。而等到小象長大一些,那時他已經非常強壯,完全有力量可以掙脫繩子逃跑。但這時馴獸師也沒有換鐵鍊,還用以前的繩子,小象也沒有逃跑,因為在小象的心裡他是無法掙脫繩子的,他接受了這個現實,繼續乖乖聽馴獸師的話,在牢籠中度過一生。中國有石頭裡蹦出的孫猴子,美國有草垛裡蹦出的《小飛象》
強大的大象卻隻有這樣的命運,不得不感歎幼時牢籠的束縛對象的傷害。正因如此,電影中馬戲團的大象媽媽在生小象時,看到窗外飛過的大鳥,大象媽媽很傷心,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樣被囚禁,而是能夠有一對翅膀,像大鳥一樣自由飛翔。

這是大象媽媽的心願,因此小象便有了一對大耳,能夠飛翔。大象媽媽不願小象被抓,便把小象藏到了草垛裡,希望不被發現,趁機逃走,這也便有了後來從草垛中蹦出的小飛象。
開始小象以為,隻有靠用鼻子吸入羽毛他才能飛行,這個枷鎖一直束縛着小象,每次表演也都必須需要一根羽毛。
到後來,情況危急,大火将小象困到了帳篷中,沒有羽毛的小象手足無措,這時,一直陪伴小象的孩子告訴小象,沒有羽毛他也能飛行,因為他天生就能飛行。
這一次,小象也丢棄了羽毛這最後一個枷鎖,他飛起來逃離了危險。
其實,無法飛翔并非你不會飛,而是你身上有太多的枷鎖,它們把你拴住,當你下決心斬斷這些枷鎖時,每個人都可以在世界上自由飛翔。

有位女神在看過《小飛象》後,感歎道:
萌萌的大眼睛向窗外望去,此時的她被束縛在牢籠,她想回家……
人啊,比大象更倒黴,有的身無法自由,有的心無法自由,還有的身和心都無法自由。我們被物質,被欲望,被倫理道德束縛,誰來救贖我們,那個人不是别人,是我們自己!很多時候束縛來源于自己,我們想要所有人喜歡自己,想要物質,想要……那麼,想要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如果被想要束縛到喘不過氣,請放過自己!走出牢籠!
相信每個人小時候都喜歡一個人,不,是一個猴,那就是石頭裡蹦出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他敢于與天相比,他更不怕天,敢大鬧天宮,他追求自由,無視世間一切枷鎖,每個人都想像大聖一樣自由揮灑人生。

如果我們能穿越到古代,那和古人我們能聊什麼呢?聊互聯網,聊抖音,聊怎麼活到100歲...相信這些都不是共同語言,但我相信有一個共同語言,那就是自由。
自由,這也是恒古不變的話題。
最後,願你能夠掙脫束縛,逃離樊籠,在世界上自由揮灑屬于你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