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1991)的剧情介绍
阮玲玉(1991)的影评
25.3.8妇女节于资料馆7.6/10,打动不了我的一律8-。作品本身三星半,若要加半颗星则是不可及的历史分量和人物的自身光辉。历史价值大于本事价值大于现实价值。1杂谈感想:期待不高所以失望不多,不是很成功的尝试,这也是传记片的通病 ...
【UME香港电影展】【UME-安贞】有人说“她把人生活得太认真了,也许不那么认真为好”。但是也许没有经历过被传谣的人,便无法理解每次在看到其他人时会不由自主的注意他人的神态,好像哪怕其他人露出了一丝不耐烦的神情便会想到自己是不是因为 ...
第一次看到阮玲玉这个名字是在高中历史课本的文化史部分,对她有印象是因为她是我老乡,是香山县人,还有那张被印刷在千千万万本一模一样的课本上的黑白照片,不甚清晰的黑白色块也足够我辨认出来,这是个美人。课堂上老师轻描淡写地说出了她的结局, ...
张曼玉与阮玲玉似乎是很有缘分的两个人:名字里都有“玉”、两人都与沪港两城结缘颇深,而两个人的演艺事业的轨迹也暗相重合。在镜头前,导演关锦鹏对张曼玉说:“阮玲玉的演艺生涯的前期,她一直扮演着花瓶的角色,在神鬼片、民俗片、风尘片等等中出 ...
感觉关锦鹏太偏好成熟优雅端庄缄默的女人风韵了,却忘记了纵使悲苦的阮玲玉也不到25岁,历史资料的匠气编织淹没了阮玲玉的灵动。应该是娇媚,而不是做作刻意的满分还原的骚骨活木偶。张曼玉却还是惊险地完成了不适合她的角色。美在,诚意在,但目光 ...
郑州 #香港经典电影主题展 Day2再一次被震撼。这次看注意到了很多小细节,阮的手,放在桌子上,拿烟草放在口中,而听完黎的话之后静静地拿下去,把那点烟草也静静地扔掉...镜头里阮总是一个人,或是有什么东西充当分界线把她与别人分开,我 ...
去年一月看过《阮玲玉》当时看的浅显,一年后的今天偶然去看到当年报纸,又去重新了解一下,得到了新的看法。 阮玲玉自杀这件事主要原因是"人言可畏",但其实还有主观与客观诸多原因都在推波助澜造成"自杀& ...
关锦鹏导演的片子传记片《阮玲玉》给我的感觉并没有达到我对阮玲玉这个真实人物一样的那种期待,也许是关导“三重空间”叙事的处理手法又或者是关导使用了一种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刻意而为之的拉开迷影之间的距离。但是无可厚非的就是张曼玉所扮演 ...
超级有天赋的一生,也是绝美的一生,渣男张达民逼她出门工作,却不成想遇到了最好的自己,只可惜自己不懂如何与男人相处,既不依靠男人,但又离不开男人的强势,当男人要离去时,却发现好像了无生趣,从悲剧人物演到了正面人物最后演到了新女性,历经 ...
《阮玲玉》有两个明暗交织的主题,明面上的主题当然是历史人物阮玲玉,暗地里的主题是一个演员的戏和戏外的人生——一个演员如何成为戏中人,而戏和戏中人的情感又如何反过来影响演员的人生?电影最大的亮点在于导演敏锐的意识到阮玲玉作为一个演员是 ...
阮服毒自杀前,跪在熟睡的唐季珊面前,问:“季珊,你爱不爱我?” 我忘记你是张曼玉。
张曼玉是在演张曼玉,而不是阮玲玉。现在看来,演员讨论的片段放在末尾或许更好,而葬礼那几段的剪辑也给人混乱可笑的感觉。
张曼玉演出别样的美丽与哀愁。“她把人生看得太严肃了,每当她饮到半醉,她总要问别人,我是不是个好人。”
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
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
是贪点儿依赖 贪一点儿爱
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
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
人言汇成愁海辛酸难捱
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
千不该万不该 芳华怕孤单
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
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
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
人言汇成愁海
“女人站起来,不代表男人一定要倒下去,大家可以一起站,这个世界够大啊。”
我一死何足惜呢?不过是人言可畏,人言可畏。半纪录片的拍摄,戏中戏,张曼玉把阮玲玉诠释得很淋漓。阮玲玉在演各种女子,张曼玉在演阮玲玉,而我们这些银幕前的人,又在演谁的人生呢?不过都是一台戏。。。。
张曼玉已经人戏不分了。。
何必回溯那么久远,你的风情比起阮玲玉,不遑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