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攀登者》海报(来自网络)

丈量人生高度
——观电影《攀登者》有感

文字 / 许   健


      登山是个玩命的运动!看了电影《攀登者》,更知面对大自然时生命的脆弱,但登山者分明又被人们尊重,为什么?

      电影《攀登者》中有个许多作品中雷同的情节,副总指挥曲松林(张诤饰)在集训开始时问队员们,如果有人想退出现在可以退出。此刻我如果站在队伍中会怎样选择?年龄徒增五十多岁,对很多事前因后果都能一览无余,前路的凶险明明白白,但想必我也是不会退出的,谁让此时此刻站在了那个位置,注定已经无法后退,不愿就此认怂了,不愿从此让所谓的人生因此失去自信的支柱,这或许就是许多人不计代价而坚持的缘由。情节虽然老套,但人一生中很多时候都会面临类似的位置,更会遇到无数有形和无形的山峰。

      世人定义的成功的标准是苛刻的,是8848米,那怕是差1米,更不必说你已尽力登上4424米,注定还是会成为被嘲笑的高度,谁让你选择作个攀登者呢?这常常是生活中心在高处者的悲哀。另一方面,当在你面前还有新高度时,攀登者自己也无法放下欲望,付出金钱、爱情,甚至生命,都在所不惜,因为对他们来说追求自我肯定的精神需求才是最高的。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队长方五洲(吴京饰)和女友徐缨(章子怡饰)等人物形象,再一次完美地诠释了这首诗。他们立志用双脚丈量中国高度,这是一个崇高的目标,既是个人的目标,又是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当所追求的目标与民族国家相关联,与更多的人相关联,这个目标带来的兴奋便也超越了自我。      队长方五洲他们因遗失了影像第一次登上珠峰受到质疑,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明白自己走过的路,即使因登山队解散而成为一名烧锅炉的工人,并不能打击他们自信,当机会再次来临时,这种自信让他可以付出一切来证明,向世人证明自己的高度。

      人生的抗争中不同的人能走出的距离有差异,人生能达到什么高度,就看愿意付出多少代价迈出下一步,当选择了安全和舒适时,也就放弃了更高的高度,有失有得。面临凶险,甚至可能需要付出生命时,选择后退是可以理解的本能,但徐缨在实现的目标的关键节点,毅然用生命选择了向更高的理想前进,有失亦有得。

      人生相对于客观世界的渺小和短暂,注定人类要不甘地与之不断斗争,都说无穷的快乐正来自其间。话虽如此,但热情总难免被现实无情地打击着,特别是平凡世界中空间和能力有限的我们,前路并不比雪崩、冰缝、绝壁更安全。故人生的路途中需要不停地用某些形式来为我们彰显意义,这也就不难理解人们敬重用生命去攀登的故事。《攀登者》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座山峰,也不仅是关于攀登的故事。

      1975年攀登珠峰的中国登山队有400多人,最终有9人成功登顶。攀登者的名字,不一定都是登顶者,属于所有向前迈出步伐的人们,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能够参与到一项称得上伟大的事业,乃人生之幸。或许一生我们也无法登上如珠峰这样的绝顶,但赢得的高度不论最终是多少,骨子里向上之心却是共通的。

      《攀登者》是勇敢者的故事,每一步都是信仰,每一步都是生命可以骄傲的辉煌。

      心在高处,向攀登者致敬!


本文原发于“西安市志远助残公益慈善中心”微信公众号,原发配音朗诵:王惠娟

原创图文  请勿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