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无物永驻,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记得很久之前看过梁宏达老师的一个脱口秀节目,他评价《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非常复调的文艺作品,在每个思考的层面上,它都体现了一种深入骨髓式的透彻。的确,这部电影所要讲述的内容太多了,关于人生、关于友情、关于民主、关于制度,无论过去多少年,再回过头来重新观看这部影片,它都能给人以信念、希望、自由……它所能赋予人们的感受,不是观看一遍两遍就能全部领会到的,伟大的作品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人类的欣赏。

《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作家斯蒂芬·金极富盛名的代表作之一,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是让我觉得小说与电影可以同样让人震撼精彩的作品。导演弗拉克给电影结尾制造了一段《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情节,也是这部作品的重要基调。尽管身处于监狱之中,四处充满灰暗,可主人公安迪进入监狱的一刹那,就像是温暖的阳光笼罩了整个肖申克监狱。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仅可以自救,还能拯救他人。我想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做到经久不衰,也正是因为安迪的人格魅力能够折服世人,让人们的灵魂为之颤栗。

这部1994年上映的电影豆瓣评分高达9.6分,在IMDB中被超过160万的会员选为250佳片中的第一名,几度蝉联影史第一,甚至被各国影迷奉为一生必看的十部经典电影之一。正是这样一部救赎、启发过无数人的经典佳作,在上映当年票房惨淡,一度被认为是烂片。而电影主演之一瑞德的扮演者摩根·弗里曼,后来多次上美国的访谈节目和脱口秀时,都被问到过这件事。

...

在我看来《肖申克的救赎》就像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年轻人,当年他败于同期上映的“主旋律”电影《阿甘正传》,奥斯卡多项大奖它没有一项入围。虽然当时它的上映没能引起后来这样热烈的轰动与探讨,可我相信它是真正的无冕之王,经典的作品永远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尽管我们终将欠它一张电影票。

影片的背景发生在1947年的美国,事业有成的年轻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和其情夫在偷情中双双被人枪杀,一切证据指向安迪,律师指控安迪为杀人凶手,使得他被判处终身监禁,送往肖申克监狱。律师的奸诈,法官的冷漠,让在法庭上的安迪无从辩驳,通过导演对人物的烘托,也让我们看到了20世纪美国法制体系的漏洞,以及人性中的冷漠与麻木。

我非常佩服导演在拍摄这部影片的过程中,对于角色的塑造,以及细节的把握,这在影片中的多个场景与人物对话中都有体现。安迪在进入监狱的瞬间,面部的表情是有些许无措与茫然的,犯人们被统一用冲水管冲洗身体,抛洒除虱粉,赤条条的进来监狱,领着各自的囚服排队走进囚室中。这段灰色调的情节,表现了监狱的冰冷与制度化,让人看着压抑窒息,内心充满无限的惶恐。

...

巧妙的是,从安迪来到肖申克监狱之后,影片中的另一位重要角色——瑞德也正式进入观众的视野。电影中将他塑造成监狱里无所不能的老囚犯,只要给他相应的报酬,他便能带给你所想要的任何物资。正是这样一个在囚犯中极有地位与分量的人物,偏偏将安迪看在眼里。他以旁观者的角度,作为影片中的第二视角,观察着安迪,同时也在无形中把我们的情感导向安迪。

瑞德一开始看到安迪,便觉得他与肖申克监狱格格不入,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安迪的气质使得他在众人中特立独行。瑞德与其他囚犯用烟来打赌,安迪是晚上第一个会哭出声的人,结果他赌输了,当晚安迪没有出过一声,可与他进来的另一个囚犯却抵不过监狱里压抑的气氛开始大吼大叫,甚至引来了警卫长哈德利,最终惨死在监狱里。两相对比,影片不仅从一开始就为安迪的个性埋下伏笔,也让瑞德对安迪心生好感。

在安迪等人进入监狱开始听典狱长诺顿讲话时,诺顿告诫众人:不准渎神,他将圣经与纪律作为管束犯人的手段,却又用高高在上的语气向众人说道:把信仰寄托于神,把贱命交给我,甚至允许警卫长当着他的面毒打犯人。典狱长作为正义的存在,无时无刻将神挂在嘴边,却又专断蛮横,把自己当作监狱里的“神”,可以掌握犯人的生杀予权,他的虚伪残酷,更加衬托了肖申克监狱的灰暗和绝望。

...


《肖申克的救赎》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直接将镜头放在安迪的自救与密谋逃出监狱等详细的情节展示。安迪的不急不躁,稳重行事,给人一种娓娓道来、如沐春风之感。

安迪在进入监狱一周后,才开始找上瑞德,求他帮自己带一把七英寸长的小石锤进来。此时瑞德的第二视角告诉我们其实他一直在暗处观察这个年轻人,安迪总是闷声不响,一举一动都与这里的人不一样,别人在放风时,他仿佛是在公园里散步闲逛,他吸引着大众的目光而不自知,却又在内心有着自己的打算。

...

影片中处处展现着人物的小细节,真实而自然。安迪进入这座监狱一周,却没有任何的动静,实质有一种试探的意味在其中,这也是他给自己的一个缓冲期,没有人能在第一次进监狱时就习惯这里,尤其是安迪这样本应风光无限的人。

他找上瑞德,证明在这一周里他有对周围的人进行观察和分析,知道瑞德可以帮他。安迪要石锤的借口是他想雕琢石头来解闷,而瑞德在看到这样迷你的小石锤也更加确信安迪的话,连砸核桃都费劲的锤子,怎么可能挖出一条隧道呢。倘若没有看到影片结尾,其实连我也不愿相信。

安迪在监狱的两年里,雕刻了上百的物件,每天还要在洗衣房里不停地清洗衣服,他安静地做着一切工作,仿佛已经安于现状。在这段时间中他还要面临监狱“三人组”的不断羞辱和骚扰,经常浑身是伤。导演用这些情节细致的表现了主人公在监狱中的艰难,没有赋予他任何的主角光环,而安迪的坚持与忍耐,也正是我们为之折服与敬佩的原因。

直到1949年的春天,此时的安迪已经和瑞德搞好了关系,在瑞德的帮助下,安迪顺利的和他们一起得到去车牌工厂翻修屋顶的机会。也是在这里,他得到第一次救赎自己的机会。他运用自己的财务知识帮助警卫长避税,获得其哥哥三万五千美元的遗产,条件是请这里工作的犯人喝啤酒。

影片中拍摄的他们在屋顶喝啤酒的情节,让人第一次看见暖色调,明媚的阳光打在这些人的身上,此时正是春天,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电影传递给我们的温暖与美好。安迪看着这些人喝啤酒,自己一口没喝,却让我们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满足与舒适。瑞德的第二视角告诉我们安迪是想以这种方式重温自由,我觉得除此之外,他也是想用这种方式获得一种满足感。他的才能智慧,在这里得到短暂的发挥,也在这刻,让他体会到自己的用处没有消失,他还是曾经那个胜券在握的人。

安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实则帮助他开始在监狱里崭露头角。监狱里的警员开始陆陆续续的找他帮忙写报税表,甚至还请他帮忙为自己的孩子做教育基金的申请。他为自己赢得了在监狱中的种种特权,他的安全也开始得到保障,再没有人可以欺负他。我想安迪的强大不仅是来源于他的内心,更是建立在他的能力之上,也正如瑞德后来所说的那样,安迪不属于肖申克监狱,他的灵魂是自由的,他的信念是坚定的,他的存在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人,无论走在何处,都时刻能感染周围的人,让人由衷的崇拜这样自由如风的人。

...

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个反面的细节非常戳我的内心。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在监狱中呆了五十年之后,获得了假释的资格。他却宁愿用刺伤同伴的方法留在监狱里,也不愿意离开。在监狱中呆太久的人,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布鲁克斯早已被这里“制度化”了。

...

他进监狱前,只看到过一辆车,出狱后满大街都是车辆。他早已被这个时代所抛下,年迈、惶恐、孤独、无助,他失去了心灵上的自由,最终选择了上吊自杀。布鲁克斯的结局令人唏嘘,却也无可奈何,失去自我的人,终将走向死亡。

...

我想这也是为何安迪在担任新的图书管理员后,不停地向州参议院写信,执着地打造监狱图书馆的原因。他太需要获取外界的新知识和新变化了,只有不停地学习,与这个时代接轨,人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最终能好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对于安迪而言,他既然有心想逃离监狱,必然要为自己今后的生活规划好一切。

安迪在监狱中呆了19年,直到他两鬓花白,戴上了老花镜,才等来了可以为他洗刷冤屈的证人汤米。这里也是整部电影中,安迪唯一的一次失误。此时的他已经成为监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上到帮典狱长做假账、洗钱,帮警员避税,下到管理监狱中的图书馆,帮助犯人考取文凭。他在这里造成的影响太大,肩负的任务太多,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太多关于典狱长的犯罪秘密,典狱长不可能会让他离开这里。

而安迪在从汤米口中得知真正杀害他妻子的凶手信息时,立即去找典狱长帮忙,明显是失了分寸的。但是这一举动却也让安迪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真实,没有人能在白白被冤枉承受了19年的牢狱之灾后,在得知自己有洗涮冤屈的机会时,还能无动于衷。这里也是安迪下定决心逃离肖申克监狱的转折点,典狱长为了留下安迪,不仅让警卫长杀死了汤米,甚至用尽一切手段威胁安迪,最终安迪在一个雷雨夜里成功逃出了监狱。

也是从安迪逃离肖申克监狱开始,故事才完整的叙述出来。安迪找瑞德买的小石锤,19年里连换了三次墙上的性感女郎的海报,雕刻石头,在监狱中不断向众人展示自己的实力,他步步为营,虚虚实实的布置了各种障眼法,让人摸不清头脑,甚至连观众也是在最终才恍然大悟的。

安迪用了19年的时间逃出监狱,期间为自己制作假身份,出狱后顺利将典狱长的钱转到自己名下,甚至还将典狱长的罪证寄给了报社,最终典狱长开枪自尽也算是他给自己报了仇。

影片结尾安迪给自己复仇的片段看的让人酣畅淋漓,而他在逃出监狱时,在充满污秽物的下水道里边呕吐边向前爬行了五百米的片段,也让人为他心疼与感动。大雨瓢泼的那个夜晚,当他艰难地爬出下水道,站在河里仰望天空时,那样的激动与兴奋是我所无法言喻的,却真实的在那刻为他感到高兴与畅快,仿佛是我与他一同经历了一段重获新生的旅程,19年了,他终于闻到了自由的味道,终于不用再被那令人绝望的、冰冷的监狱束缚住。

...


安迪最让我敬佩的地方,是他不仅能坚定信念逃出监狱,更能帮助别人,成为别人的信仰。瑞德在安迪离开后,获得了假释的机会,却在出狱后,差一点走上了布鲁克斯的老路。而这一次不同的是,他有安迪。安迪在越狱前夕告诉他去找自己留给他的东西,瑞德鼓起勇气想在自杀之前完成好友的嘱托,最后他找到了安迪留给他的一封信,以及,刚好去往锡瓦塔内霍小镇的路费。

...

安迪是善良的,他能带给人以希望和温暖。这一次,他改变了瑞德的命运。曾经他向瑞德所描绘的画面:在太平洋的海边建一个小旅馆,买一艘旧船自己改装,带着旅客出海捕鱼。他邀请瑞德来为自己工作,一起享受自由与生活,带给了瑞德最美好的未来。

影片结尾,两人在太平洋的海边相视一笑,似是多年不见,又像一见如故。安迪成功的解救了自己,同时还帮助自己的好朋友重获新生。多年以后,有无数人观看这部影片,我想它还将影响更多的人,而每个人在观看完这部影片后,总会从安迪的身上找到自己的救赎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