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看《美丽》时一直有一种很怪的感觉,明明影片所反映的问题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着——说浅点可以直接联系盲目追求外表美的社会现象,说深点也可抽象为人类泛滥的欲望对美好事物的粗暴占有——可为什么这部电影却没法引起我的共鸣呢?
最让我不能认同的,就是片中非白即黑的两分法,女主角恩英被塑造为一个绝对美丽的化身,围绕在她身边的除了同性的嫉妒就是异性的欲望,一点折衷的余地都没有,就连原本还算理智的恩哲也最终泥沼深陷。
本来,影片开头出现的两个男性角色还可看作人类贪婪行为的典型代表,对阐明主题有一定帮助——一个是恩英好友的男朋友,属于自恋型,认为没有自己追不到的女人,即使冰山美人也不例外;另一个就是强奸犯,属于人格扭曲型,偏执的性格加上深度的迷恋,导致不可理喻的行为。
然而,轮到恩哲,故事就有些失控了。
从恩哲刚出场的行为举止判断,他是一个比较理智和明辨是非的人,随后他对恩英的跟踪保护,也似乎更加证明了恩哲是一个即使迷恋也能“远观而不亵玩”的正人君子。
可接下来,恩哲的一次举动却让人大跌眼镜:当他发现恩英晕倒在厕所里时,第一反应竟是用相机拍下她的“晕厥身姿”!虽然这一情节很短,而且恩哲也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但那一瞬间的“失常”已经完全暴露了导演简单僵化的说教意图。
说白了,导演就是想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类欲望的可怕,只是他没料到极端的夸张会给人一种虚张声势的印象,反而令人厌恶。
你说恩英的美丽可以引起绝大多数男人的非分之想,这我相信;你说一些不良的男人会进而做出非分的行为,这我也相信;可你说一个素来理智的人在一个完全不可能引起非分之想的环境中(残留着呕吐物的厕所,女主角晕倒,面容憔悴不堪,衣着凌乱但并无暴露)做出超出正常逻辑的举动,恕我实在难以接受。
看到这里,我反而觉得恩英活像一种毒品,她不仅带给人感官刺激,而且能够直接让你的脑细胞产生病变,只要看过她一眼,立即上瘾,无法自拔。
演变成这样,那恩英的悲剧就不能怪人类的贪欲,而要怪上帝为啥创造出这样一个有如罂粟的女人了。
正是这种绝对的划分与极端的夸张,导致了影片情感的失真,从而无非唤起我的共鸣。影片后面的剧情也基本没啥意义了,无非极尽夸张之能事来达到危言耸听的效果。
本片导演全宰洪是金基德的爱徒,曾有评论说本片一些风格化的剧情设计颇得金基德真传。可是,全宰洪显然只学到了一些表面功夫,还没能领悟到金基德风格的要义。
回顾金基德的作品,他的故事形式虽然总是给人一种异常风格化的印象,可片中人物的情感却是真实可感的,比如《空房间》,男女主角都没有正当职业,成天流连于别人的家中,两人也没有语言交流,这已属相当“不正常”,可是男女主角的孤寂,以及彼此无言的关怀却非常容易引起观者的共鸣。
可见,《美丽》仅仅是形似金基德风格而已。
此外,车秀妍饰演绝代美人恩英实在没啥说服力,不过鉴于她后面表演十分卖力,也就不多说了。对全宰洪也是,作为首部长片来说,这样的效果已算不错,期待他以后能找到自己的风格,拍出好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