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无物永驻,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集中营的哨声一响,什穆尔马上起身,推起那辆笨重的手推车朝集合的地方跑去,边跑边回头和布鲁诺道别。宽宽大大的蓝色条纹“睡衣”挂在什穆尔羸弱的身躯上,上衣甚至长到了大腿。他脚上那双旧靴子也很大,跑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生怕他一不小心就跌一跤。

如果要说整部影片最触动我的地方,不是结局部分两个小男孩被阴差阳错地关进倾倒毒气的封闭房间而后惨死,也不是德军对犹太人的施暴,而是上面的这个场景,什穆尔听到集合的哨声后紧张地跑开时留下的那个动态的背影。无限心酸。

...

...

...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一部以一个纳粹军官的八岁儿子视角,再现二战时期德军屠戮犹太民族的电影。

因为上级下达给爸爸的一纸调令,布鲁诺一家从柏林搬迁至乡下的一座官邸中生活,而在他们居所的不远处正是关押犹太人的集中营。

爱探险的男主角布鲁诺厌倦了整日只能待在家里的无聊生活。终于有一天,他在后院发现了一扇可以逃跑的窗户。就这样,他偷偷溜出家门,一路奔跑,欢脱而自由,穿过丛林和小溪,最后来到了集中营的铁丝网外面,并在这里结识了犹太小孩什穆尔。两人马上成了好朋友。他们总是隔着铁丝网一起聊天、下棋,布鲁诺经常偷家里的吃食带给什穆尔,天真的布鲁诺还邀请什穆尔去他家里做客。

...

...

...

有一天,什穆尔的爸爸不见了,他们并不知道爸爸已经被关进毒气室死掉了。布鲁诺说他可以帮助什穆尔一起找到爸爸,于是两人开始制定帮助布鲁诺进入集中营的计划,而悲剧早就酝酿在这一步步的环节之中,并在尽头等待他们了。

我还是只相信我的眼睛

这部影片以一个八岁孩童的视角展现二战缩影,残暴与纯真,屠戮与友谊,惨无人道与人性本善,兵刃相见与赤诚热烈。对比之下形成强烈的冲击力,强化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批判战争、追求和平等一系列个中意味。

一个八岁孩童的眼睛里看到的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正如片首放出的约翰·贝哲曼说的那句话——“在黑暗的理性到来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听觉、嗅觉以及视觉。”

...

在布鲁诺看来,一个实习医生最后变成削土豆的,只是因为他医术还不够高明;两个同龄的男孩就可以做朋友,不应该有其他阻碍;犹太人被拉去造房子,只是因为他们是优秀的工人;集中营外面的铁丝网,只是为了防止动物跑出来……

...

布鲁诺不懂时政,他毕竟是个孩子,读过的书仅仅是探险一类的童话故事。正因如此,他的观念还是独立的,保有最原生的善良,他还没有受到任何政治家的刻意诱导和别有用心者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的论调的影响,没有被大人们强烈到扭曲的征服欲所蒙昧双眼。

更为可贵的一点是,在他的爸爸和家庭教师对他灌输“犹太人是邪恶魔鬼”这类观念时,他想到他在这里唯一的朋友什穆尔就是犹太人,在什穆尔的脸上和身影里,布鲁诺并没有看到大人们所谓的邪恶,他最终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虽然嘴上没有顶撞,但是幽幽的湖蓝色眼睛里透射出他的执拗,他始终都保有自己的独立思想。

...

...

...

...

正如影片中的一个细节镜头所展现的那样——布鲁诺抓起地上的石块朝铁丝网砸过去,看似只是无心的玩耍,其实反映了他对于原生的自我态度的捍卫与表达。不被错误的信息误导,不被人云亦云覆盖思考,坚持对于非正义的抵抗,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反观当下,互联网这个平台给太多的人提供了发声的机会,所以网络上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或真或假的论调。也总有那么一部分人甘愿充当舆论的道友,对于某些言论不加判断地相信并广为传播。他们在无意中成为别有用心者的帮凶,沉重的事情被他们轻浮地扬起,受害者最终惨死于鞭刑,而每个人都是帮助递鞭子的那个人。

线上盲从的趣味将投机变现

嗤笑着围观去或热血地倒下

漠然地前行 在大醉后出走

手持公平的油桶苟且而沉默

在最迎合的部分言笑不由己

伪善地盖被吧或幽默地行凶

将时代分食成油腻的糖果

捧杀偶像果腹或与先哲谈情

纵欲地吟唱后埋下头解渴

这里急需一些更庸常的刺激

陈鸿宇的《浓烟下》隐晦而讽刺地唱出了这个时代里幽默“行凶者”的常态。究其原因,还是人们缺乏自己的认知和观念,一个人没有见识和坚守,就会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成为野心家手里的提线木偶。不论在何种情势下,即使与主流背道而驰,我们也要保持发掘真理的秉性,正像布鲁诺一样。

友谊无界,爱无界

“一双肉眼生于额下,平视或仰视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看见的是人。俯视的时候,则常常觉得自己看见的是动物、是牲口。”

Priest在他的作品《默读》中如是写。

布鲁诺的另一点可贵品质在于,他能够平等地看待虽然和自己相去甚远的、衣着破烂没有自由的什穆尔。这份平视造就了彼此尊重,也因此使他们的友谊健康而真诚。

在片尾,布鲁诺和什穆尔阴差阳错地被夹在一群成年男性之中,来到了一个封闭的房间。门关上后,房顶上开的一个洞成了黑暗中唯一的光源。然后就看到一双戴着手套的手开始从洞口倾倒粉末,黑色粉末在光影交错中倾泻而下,而后封盖。

在最后一线光亮被黑暗吞噬之前,镜头打到布鲁诺和什穆尔握紧的两只小手上。那一刻想到了这样一句话“Yesterday I saw a lion kiss a deer.”狮子与鹿尚可跨越物种隔离成全爱情,布鲁诺与什穆尔也可以不顾种族界限成就友谊。

...

赎罪与弥补是清醒者的行为

二战是人类史上空前绝后的人性灾难。那片曾经洒过犹太民族血泪的土地,有过犹太人的挣扎,同样也有过勇敢背弃国家的错误指令、只追逐自我内心所坚守的人道主义的德国人民的挣扎。

与该部影片同背景的《辛德勒的名单》,以点带面地还原了无数像辛德勒一样,明白人道主义大于军国主义这一道理的德国人民,在挣扎之下做出的正确选择。他们不是违背国家意志的叛徒,而是在为自己的民族赎罪。就好像一个老来无力的母亲阻止不了儿子的胡作非为,她就只能一边接受着儿子偷盗来的珠宝,一边以儿子的名义做着慈善工作。

赎罪与弥补是清醒者的行为。这部影片中,布鲁诺的妈妈和奶奶都是反对屠杀犹太人的,但那个时代下,女性的力量实在太微小了。男人们的征服欲已经使他们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他们把自己的兽性宣泄到犹太俘虏身上,还自欺欺人地将这种非人的屠戮冠以为了祖国的强盛的名义。战争的残酷已经把德国军人变得麻木。轰隆的枪炮声把他们越发贫瘠的人性炸得一丝不剩,变成了双目通红的杀人机器。而只有不参政的女人才能保持清醒,坚守住生而为人最原生的善念。

...

战争是一把没有刀柄的双刃剑,受伤的绝不仅仅只有犹太人。纳粹手握这柄剑去屠杀犹太人,最后自己的双手也会筋骨寸断、鲜血淋漓。越是使劲越是凶狠,对于自我的伤害也越大。

就好比影片中德国军官亲自指挥设计建造的集中营,最后成了自己亲生儿子的丧命之地、葬身之所。布鲁诺第一次看到烟囱里冒出浓烟,从秋千上摔下来伤了膝盖。最后一次看到浓烟,已经成了那浓烟的一部分。布鲁诺的命运就是他的爸爸恶行的代价。天地轮回,善恶有偿。命运终会以你意想不到的形式回报你的善与恶。如果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走的太远,很多事情就会来不及挽回。

铭记历史的重要性不在于铭记仇恨,而在于铭记教训。如今大同天下的局势是人类一步一个脚印自己走出来的。春秋代序,人们不断摸索、试错、改变、尝试、进步。“爱与和平”的永恒主题深潜入大地,等级的鸿沟慢慢缩小,龟裂的人情开始粘合。为了避免重蹈人性灾难的覆辙,我们必须谨记来时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