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无物永驻,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看黑泽明的电影,往往不像看很多知名导演的作品,如塔可夫斯基的《镜子》,云里雾里,需要不断感知,越是深挖下去,越能接近导演。黑泽明的电影却很直接,看过一遍之后,似乎便能理解了他想说的话,他想表达的思想,可深挖下去,接近的,是自己。

《生之欲》是黑泽明最著名的几部作品之一,极简单的故事,却让黑泽明拍得很生动。也许是因为黑泽明人到中年之时,对死亡和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便催生出了《生之欲》。可《生之欲》面对的不仅仅是黑泽明本人,而是成千上万的我们。

...

渡边的人生

渡边得了胃癌。

步入晚年的渡边是政府部门的一个小科长,已工作了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他从未请过假,每天都在重复前一天的工作。我想几乎接触过渡边的人都不需要费心思去想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因为看透渡边,只需要看一眼他的脸,只消一眼,便能看出他一辈子的规规矩矩和谨小慎微。

“他只是为消磨时间活着,他不算是活着。”

渡边早年丧妻,因为怕儿子光男受委屈也没再娶。渡边像大多数父亲一样,会因为光男在棒球场上大放光彩而骄傲,会因为光男做手术而拉着他的手说不要怕,也会因为光男离家参军而牵挂万分。

可如今,光男和妻子早已惦记着渡边的养老金,内心里可能也默默希望自己的父亲早些死掉,好腾出地方让自己和妻子享受二人世界。渡边一遍遍的在心里默念着光男的名字,就好像多念几遍,从前那个对父亲依依不舍的光男就会再回到他身边。

事业上一无所成,唯一的儿子也嫌弃自己。就是这样的渡边,在得知自己得了胃癌之后,也是迫切地想要活下去的,他用颤抖的声音问医生:“不能做手术吗?”眼睛里满是求生的欲望。可是如果你这时问渡边:“为了什么而活下去呢?”我相信渡边也回答不出,因为他二十年前就已经死了。这二十年来,他已经完完全全忘记了自己为什么活着,二十年的岁月不过是由吃喝拉撒,呼吸行走累积而成的,他拥有的,只是一个快要失去知觉的人生。

渡边的挣扎

人往往会因为生存而忘了生活,可真的想起来时,已不知道如何去生活。

渡边的一生都在压抑欲望。

“欲”是什么?“欲”是渡边想要花掉的五万块钱,“欲”是舞台中央的舞娘,“欲”是音乐,“欲”是酒。渡边无法从亲情中获得安慰,自然而然的,便要从这些纸醉金迷中获得解脱。酒烧灼着胃,音乐让男男女女相拥舞蹈,它们麻痹了渡边的神经,让渡边暂时忘掉自己已是将死之人。可是酒总会醒,音乐总会停止,相拥的男女总会散去,而渡边依然是那个渡边。

...

“欲”还可以是活力。

所以渡边如此依赖年轻的女同事小田切,他们一起滑冰,吃饭,逛游乐场,渡边向小田切索要的是一种生命的力量。小田切不甘于政府工作的平庸,有勇气放弃安稳的生活辞职,她可以在死气沉沉的环境里因为一个笑话而放声大笑,也可以给周围同事起各种搞笑的绰号。她是年轻的,渡边要感她所感,想她所想,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最后的岁月充满笑声。

也许渡边的二十几岁也像小田切这般单纯直接,只是重复的生活逐渐磨平了他的棱角。而小田切自然是无法理解渡边,一个健康,年轻的人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渡边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自此,渡边一直都是急切地想要依附于某样东西,某个人,他变得贪婪,不是因为他想拥有,而是因为想要解脱。

而解脱真正到来,是渡边决心要“做些什么”的时候。那一刻,他眼睛里充满希望,笑着要迸出激动的泪来。他终于明白了,最后这段人生的意义何在。

...

渡边决心要把黑江町的污水池改造成一个公园。影片从这里也被截成两段,他终于不再是一个“依附者”,而是从自我出发,要为这个世界留下些属于自己的痕迹,要为一些百姓改变哪怕极其微小的生活现状。他低三下四地周旋于各个部门,也拼了命地和死亡赛跑,即使佝偻着腰或是无数次跌倒又爬起,也要赢了这场比赛。终于,在死之前,做完了最后的挣扎,毫无疑问,他是赢家。

渡边所做的最后的挣扎,无疑是黑泽明想要告诉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如渡边一样,学习、工作、恋爱、结婚、生子,我们的工作也如渡边的工作,忙忙碌碌却也一事无成,婚姻也许并不如意,但为了不让父母长辈们担心,也为了孩子成长,便凑合着过下去。老了之后,幸运的子女孝顺,不幸运的便只能孤独终老。生存已带给我们太多的压力,我们从来没想过去“做些什么”,甚至是在该“做些什么”的时候只想着退缩。就这样,生命便在无数个日子里失去了重量。

如果生命的意义容易找寻,那么又何苦挣扎。人都是懒惰的,所以总想着从那些容易得到的事物里找到慰藉,酒,性甚至是毒品,它们能填补生命的大段空白,从而带着人们逃避现实,逃避“我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逃避得久了,这个问题便也自动从脑海里消失,到了那时,人们已彻底失去了年少时对生命,对世界的好奇,最终,成为另一个渡边。

自私地说,“欲”也是心灵的安稳。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自身做的事的大小。也许有的人有能力挽救万千生命,也许有的人就像渡边一样,只能促使一个污水池变成一个小小的公园,可这两种人都做了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在他们的心里,可能拥有的是同样的幸福感,探寻的,也是同一种生命的意义。

所以,无论渡边死后,建成公园的功劳归于副市长或是某某科长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渡边是满怀着充实和幸福离开的,这种离开,比一切褒奖都要值得。

渡边的死亡

渡边想要活下去不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因为还有太多未完成的事情和心愿。他怕,不是因为怕死之前要承受多大的痛苦,是因为遗憾此生还有事情没做完。我们何尝不是这样,父母不愿死去是因为牵挂子女,拥有万贯家财的人不愿死去是因为钱没花完,那些让我们活着时拥有的或是想要拥有的,能让我们感到幸福或欲望的,恰恰是死亡将近的羁绊。

渡边的灵前,同事们谈论着他生前的所作所为,得知了渡边的奉献后,每个人都借着酒劲叫嚷着要继承渡边的精神,做人民的公仆。可是,酒醒了之后,无论是那些说大话的还是那位打心底里敬佩渡边的同事,都无法拿出渡边的勇气做出改变。大家依旧把头埋进堆积如山的文件中,忙忙碌碌却也碌碌无为。

...

其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渡边不是因为胃癌,他必定也会是这些同事里的一员,只会因为别人的故事升起片刻的感动和敬佩,第二天,又会重复之前的日子。所以,“死亡”在整部影片里至关重要。人们只有知道死亡的厚重,才能认真生活,才会思考自己的一生,是苦或是甜,是无憾或是遗憾,而至于自己的人生是否有意义,有时候,除了自己,没人知道答案,同样,也许只有真正面临死亡,人们才真的想要去做些什么。

死亡也能让人们睁开眼睛,从前渡边看不到黄昏,现在才发现黄昏是美的。我们常常看到那些身患重病的人,他们能真正看见天空的蓝,春天里树的嫩绿,他们甚至,能看见风。死亡让他们更加留恋世间的一切,可时间不多,他们唯有每时每刻地去珍惜。

...

死亡虽意味着一切的终结,意味着生命的逝去,可若不是死亡,渡边又怎会“重生”?若说渡边二十年前就死了,那么恰恰是死亡在渡边人生的最后几个月里给了他以新的生命。公园代替了污水池,就好像渡边将自己心里的污水池改造成了公园,在两个公园里,都有笑声,外边的那个,是孩子们的笑,心里的那个,是渡边自己的。

其实死去的渡边不需要任何人的眼泪,因为他是唱着歌离开的:

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谈恋爱吧趁红唇还没褪色前趁热情还没变冷谁都不知明天事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谈恋爱吧趁黑发还没褪色前趁爱情火焰还没熄灭今天一去不复来

他边唱边在公园里荡着秋千,那天晚上雪很大,他笑着,逐渐失去生命的温度,当他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既是死去,又是重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