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无物永驻,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从2008年开始,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日”,希望能通过这一决议来提高世界各国对孤独症的意识,关注我们身边的孤独症患者。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目前全球约有3500万人患有这种疾病,患病者三岁以前会表现出语言和沟通能力发展迟缓,包括面部表情、目光交流、身体姿势这些非语言行为的缺失,他们的行为、兴趣、活动有限且会不停地重复。

...

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孤独症说话”的发起人苏珊尼·赖特说:“在我们的生活受到孤独症影响以前,我们对于这一疾病毫无概念,更不知道自己处于一场紧急的全球健康危机之中。”

其实,孤独症的影响是不分地域、种族、阶级的。在全球,平均每20分钟就有一个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而且这个数据到目前为止还在不断增长。就当前的医学水平来说,我们无法找到它的病因,也无法治愈这种疾病,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认识和了解孤独症,尝试着去理解那些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孤独症患者。

《海洋天堂》的编剧兼导演薛晓璐,作为参与帮助孤独症患者公益活动十多年的志愿者,用她自身的真实经历造就了这部公益性电影,甚至在其总投资不超过一千万的情况下,请来了李连杰、文章、桂纶镁作为影片主演、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杜可风担任摄影指导、曾经获得过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提名的奚仲文美术指导、多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奖的张叔平担任剪辑、宫崎骏的御用作曲家久石让亲自为电影配乐。

我们知道,一般这样豪华阵容的电影团队,不可避免地便是经费在燃烧。可是在这部电影中,这些人却是不计片酬参与拍摄的。

薛晓璐导演本可以凭借这个强大的团队,制作一部催人泪下的商业大片,而《海洋天堂》作为一部聚焦“孤独症”人群的虚构类剧情片,实际也肩负着商业投资,它对市场票房并不是无所求的。对于薛晓璐这样一个成熟的电影导演来说,有效运用叙事的手段来影响观众的观影情绪,进而利用他们来带动电影票房其实并非难事。

但《海洋天堂》在故事情节的叙述手段上却十分克制,许多关键场次的描写和刻画,都采取了相对冷静的客观视角。导演一直在采用拉开距离的方式,表达出她对于孤独症患者及其亲人的尊重。

影片中有许多可以催泪的细节点,导演都作了淡化处理,她没有用高超的电影技巧来控制观众情绪的走向,而是让观众凭借自己对电影的感受,在他们的情感判断上做出选择。这种反通俗剧的处理方式其实并不利于电影票房,但对于这部电影的主题:关注孤独症患者与他们的亲人来说,这种淡淡的温情其实更符合导演本人对剧本的意图。

影片围绕着李连杰扮演的单亲父亲王心诚和文章扮演的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大福展开,故事一开始,他们乘坐着一叶孤舟飘荡在汪洋大海上,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海风轻轻地拂过他们的身体,让人以为他们是在海上欣赏风景。结果下一瞬,王心诚便带着大福跳进了海里。

...

...

镜头一转,等两人回到家里后,王心诚看着正在吃晚饭的儿子,问他是不是解开了他们脚上绑着的绳子,我们才知道王心诚是想带着儿子一起自杀。原来王心诚得了肝癌晚期,他怕自己死后没人照顾儿子,才想带着大福一起寻死。王心诚在妻子意外去世后,一个人将大福养到了21岁,他本以为自己要照顾孩子一辈子,却没想过有一天他会死在孩子前面。

...

大福从小跟着在海洋馆工作的父亲长大,他继承了母亲的游泳天赋,水性非常好。而对于患有孤独症的大福来说,游泳仿佛就是他的一切,他对于海洋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执着和喜爱,所以他的日常活动便是在海洋馆里潜泳。也正因为如此,在父亲带着他自杀时,他才可以在海中解开绑在两人脚上的绳子,救了父亲和自己。

...

影片中多次出现了水中的拍摄镜头,在水底抬头看向岸边,站在岸上凝视水底,隔着海洋馆里厚重的玻璃观看海洋生物,水中的折射、镜头的朦胧,让影片中许多关于“海洋”的画面变得梦幻唯美、纯洁透亮。导演利用反复出现的一切有关“水”的画面,营造了一种静谧、安稳的电影氛围,正如孤独症患者的世界,纯净美好,静谧安稳,而水的柔和与灵动也在告诉我们:水善万物而不争,它带给我们生命与希望。

我想,这也是导演为什么要将孤独症与海洋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她想向人们表达孤独症患者的世界是美好的,也是充满希望,他们的内心有水的柔和,也有水的坚韧。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有对这个世界憧憬的权利,有生活下去的能力,他们只是需要人们的耐心与关怀。

王心诚作为一个父亲,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即使大福成为了他的负担,他也甘愿为儿子付出自己的一切,可是在死亡面前,他也无能为力。而通过大福在海中救了他们这件事上,我想他也明白了:就算儿子患有孤独症又如何,他有生存下去的权利,作为父亲,他应该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会生存下去,生命是珍贵的,我们绝不要随意放弃生的希望。

王心诚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开始带着大福四处奔走。他去了特教学校,想找以前认识的刘校长收留大福,却没想到刘校长退休了。而新校长也告诉他,政府规定对孩子的义务教育是九年制,让他去找孤儿院。孤儿院院长却告诉他,这里不对家庭服务。他想尽一切办法找门路,甚至求到了养老院,然而现实很无奈,大福的年纪进养老院太小,进孤儿院太大。

...

当王心诚牵着大福的手,想将他送进精神病院时,看着里面压抑冰冷的气氛,他还是带着大福离开了。结合导演十年的志愿者经历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海洋天堂》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没有简单地为人物提供一个体制化的出路。

...

王心诚想在体制内寻找帮助,找到了特教学校、养老院、孤儿院、精神病院,最后还是在刘校长的帮助下将大福送进了私人机构,靠着社会中的爱心人士来解决问题。这也正是导演所想向政府和社会呼吁的:我们国家还存在许多像大福这样的特殊人群,他们需要政府的帮助,也需要得到更好的人文关怀。关于我国对社会残障人士的保障政策和具体的实施计划,其实还需要政府更多的努力,这也是这个社会所期待的。

...


虽然王心诚为大福找好了去处,不过当父子俩正式分开时,彼此都是不适应的。王心诚看着空落落的家,想起从前总是叮嘱大福不要将玩偶放在电视机上,可当他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下意识的又将玩偶放回了电视机上。

当大福一个人在爱心机构呆着的时候,也是难过无措的,直到父亲赶过来陪伴着他,他才安心的睡去。我们知道孤独症患者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不理解他们的人会觉得他们情感缺失,可实际上孤独症患者在倾诉情感时,更要拼尽全力让他们在乎的人感受到。

...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父子两人对彼此的牵挂与不舍,他们将最真挚的情感融进了这细水长流的日子里,朴素细腻的行动中。

王心诚担心自己死后大福不能照顾好自己,在他生命余下的几个月里,教大福自己炒鸡蛋、坐公交车、辨认钱币大小、过马路要先往两边看……他恨不能将所有的生活常识都教给大福,在大福总是学不会的情况下,他细致耐心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导他、鼓励他,在这个父亲眼中,大福不是一个21岁的大人,他还是一个需要家长陪伴的孩子。只是父亲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父母在,我们永远是孩子,可有一天父母离我们而去了,我们只能是大人。因为这个世界上,可以无条件包容我们、疼爱我们的人,终究离开了。我想也许大福无法理解死亡,但是他知道那个疼爱自己的父亲,永远不会出现在自己身边了。所以当他亲眼看着父亲的骨灰盒埋进坟墓里的时候,虽然没有像周围的人一样默默哭泣,却在后来的日子里,做好了父亲曾经教给他的一切。也许那个时候他并不是真的学不会,只是身边有可以信赖的人,他还不想那么快长大。

在电影中,桂纶镁扮演了一个叫铃铃的马戏团小丑,当大福第一次看见铃铃向观众表演杂技时,盯着她手中的道具球目不转睛,对于铃铃鲜艳夸张的小丑造型,他也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好奇。

...

...

后来当他们成为朋友,在天台上见面时,我们才知道铃铃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便离开了家,后来将她养大的奶奶也去世了。当铃铃微笑着指向天空,告诉大福她的奶奶在天上时,却让人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孤独与难过,她竭力想要表现出自己的坚强,让我们在无形中看到了她与自己工作时候扮演的小丑角色,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反差。

...

导演在影片中加入小丑的角色,实际上也是在与大福的孤独症患者形象做对比。虽然大福无法正常的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可实际上他的内心世界却是有许多想法的,他对于外界的事物也有着很浓厚的好奇,只是他无法让人们感受到这一切。

铃铃扮演的小丑总是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小丑的外表是滑稽可笑的,她用颜色鲜艳的造型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用搞怪的杂技表演把观众逗笑,实际上小丑的内心也有自己的悲伤和烦恼。所以我们永远也不要凭别人外在所表现出的浅薄的东西,去断定一个人的内心。

...

当王心诚知道自己快要死的时候,他畏惧的不是死亡,而是担心大福不能照顾好自己,害怕大福会把他忘记了。作为一个深爱着自己孩子的父亲,在面对孩子所患的孤独症时,他在这一刻也是无法判断的,他不能确定,在大福眼中,自己所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也不甘心孩子将他忘记掉。

虽然王心诚嘴上一直说着自己死后大福应该是不会难过的,却还是在临死前,给自己做了一个假的海龟壳。每天带着大福去海洋馆游泳,告诉他自己过几天就会变成大海龟,看到那个大海龟就要想起爸爸啊。父亲知道孩子是离不开海洋馆的,他喜欢游泳,那自己就扮演一个大海龟,假装自己一直陪伴在儿子身边,也是希望儿子不要忘记他,不要因为他的离去,感到难过和不舍。

...

影片结尾,当大福在水下和海龟一起游泳的时候,微笑着抱在了大海龟的身上,那一刻,我想他心里是在思念父亲的。即使是身为孤独症患者,即使无法正常的表达情感,这也并不代表大福不懂得什么是父亲,什么是思念,什么是喜欢。在他的世界里,他其实分辨的清那些生离死别,只是他没有怀着伤感,而是抱着父亲的期盼,去面对生活。

...


影片中我们从一开始便知道父亲即将死去,儿子患有孤独症,这个家庭似乎充满着不幸。但是导演并没有过多的去放大这些悲情,只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却处处充满了人性的温暖与友善。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忘记了悲伤,忘记了流泪,只是跟着王心诚与大福一起去感受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对生活做出的每一个选择。虽然总会有某个情节让我觉得难过,却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们一起微笑,看淡生死。走出那些一时的阴霾,你会发现生活自是有其道理的,过好眼下的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

通过这段故事,我们也逐渐明白,死亡其实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命,出现在人生的每个拐角处。它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不必畏惧,坦然地去面对死亡,是作为亡者的体面,也是生者对亡者的尊重。这一生总有些重要的人会离开我们,他们希望我们能好好的活着,那我们便微笑着去迎接明天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