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曾影响了我的育儿观:他们想教孩子如何正确地抛球,而孩子却只想着“警察抓强盗”的游戏。

这句话出自《游戏力》(劳伦斯·科恩著)。


...


养娃五年后,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变化,我想应该是:“一个戏精的诞生”。

严肃地说,如果你想当演员(想懂点儿童心理学),这本书的确是本不错的教科书。


/ 01 /


我们会不无留恋地发现,孩子软萌可爱的小宝宝时期是那么短暂,他们很快就开始“惹是生非”。这让我们随之气恼愤怒、惩罚说教,却发现情况越来越糟。

我们不仅疲惫不堪、无计可施,甚至对自己也全面怀疑与否定:嗯,我果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妈妈(爸爸)!我怎么连这件事情都解决不了呢,好无助!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必须要“打入孩子内部”,了解孩子的内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是孩子的存在方式,是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主要途径。

因此,无需吼叫,跟孩子一起玩游戏,才是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

用孩子的方式,才能愉快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 02 /


比如《游戏力》中提到一个爸爸,专门发明了一个“停走停”的游戏来给女儿剪指甲。

他女儿小的时候,很不愿意剪指甲,当然,强迫一点用也没有。

于是,这个爸爸拿着指甲刀,站在几英尺外朝女儿的方向走。

当女儿说“停”,他就像被速冻一样停住,当女儿说“走”,他就会慢慢走近女儿。

伴随着女儿的笑声,最后指甲剪好了,彼此也都玩得很开心。

通过这个游戏,女儿学习到了如何制定规则与合作,增强了行使控制权的自信心并缓解了内心的焦虑,同时,彼此间增进了信任感与亲密关系。

游戏力绝不仅仅是游戏而已,但说教、发脾气的效果最多为零。


/ 03 /


大部分孩子还会本能地去玩能够帮助自己处理生活困扰的游戏。

当一个三岁孩子玩打针游戏的时候,他通常会选择假装医生,让爸爸妈妈当病人。

爸爸妈妈需要一边装得很痛、很害怕,一边哭喊着:“我不要打针!求你了!不要!”

这个看似简单的小游戏实则功能性很强。

它让孩子处于强势的一方,通过角色置换,帮助孩子再次经历了整个打针的过程。

让他的恐惧感、痛苦感、被动接受时的无力感都通过笑声释放了出来,帮助孩子进行了心理修复。

这些,孩子是无法用别的方式来完成的。


/ 04 /


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游戏与认知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三个儿童游戏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言行及心理状态。

(0-2岁)感知运动阶段,幼儿通过不断重复某种动作来进行练习性游戏。

(2-7岁)前运算阶段,表象思维发展,儿童热衷于假装形式的象征性游戏。

(7-12岁)具体运算阶段,逻辑运算能力发展,儿童进行规则性游戏。

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会选择不同的游戏方式来适应现实世界,学习、疗伤、建立亲密关系与自信,以达到认知与情感上的满足。

 

/ 05 /


游戏,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最佳沟通与联结方式。

孩子不断需要关爱和照顾,好像有一个杯子,不断需要蓄水。

(《游戏力》有关儿童心理学中“依附理论”的解读)

不断蓄满孩子的杯子,是亲子联结的根本。

如何蓄杯,则需要我们“对准频率”,做好“翻译机”,读懂孩子令人恼火的言行背后所隐藏的心理需求,而不是火上浇油。

比如当我们认为孩子已经能够独立穿衣服,而他们却不愿意去做时;

或当孩子出现倒退,表现出种种不符合年龄的幼稚时,我们就会很生气。

正确的解读:

孩子此时在内心深处需要有所依靠。只有依赖感满足后,他们才能重新出发,继续往独立的方向前进。如果你为此大动干戈,他们就会总想着依赖;但是如果你接受这种感受,甚至把它变成一个游戏,他们就能很快度过这个阶段。

如何蓄杯:

假如你4岁大的孩子趁着小弟弟不在时爬进了婴儿车,那么你就用喜悦的声音说:“哇,好大的婴儿!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婴儿!”假如他开口说话,你就惊呼:“婴儿居然能说话,太神奇了!”相信我,他马上就会从婴儿车里出来,对你表演能跑会跳等。“变”回婴儿这一段短短时间里,他的杯子被迅速蓄满了。在大一点儿的孩子看来,婴儿似乎只要躺着就能得到成人的疼爱和关注。而蓄满杯子后,他就可以重新像一个4岁孩子一样充满热情地跑跑跳跳了。


/ 06 /


毫无疑问,如果父母不陪孩子玩游戏,错失的不仅仅是家庭乐趣。

不管你多么疲累,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也是一种减压放松,因为最终你们都会很开心。

有些时候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积极关注和参与。

比如孩子无法进行独立玩耍、遇到社交困难、生活发生变动、需要确保安全等情况。

有些时候孩子只需要你充当好“伴奏”的角色就足够。

比如在你忙着用吸尘器清理地板时,你的小孩突然提着包包经过你的面前,走到门口,跟你说再见。“我要去医院了,再见,拜拜。

”……你的角色是踏进这个游戏一小步,不用太多。只需跟他挥手道别,然后继续吸地板。……最后你问:“你回来了吗?”他回答:“嗯。”你过去抱紧他,告诉他你有多高兴他回来了。


游戏,是父母发挥积极作用的一项重要技能。只要我们放下身段,下定决心,多动一点点“歪”脑筋,多加练习,就能掌握。

维尼四岁时,我曾一度面临他起床难的问题。后来,我决定用他最喜欢的玩具小汽车叫早。每天早上,我会将两辆小汽车开到他的身上,它们一路你追我赶,从“高速公路”(腿)开到“屁屁山”(屁股),并终于开到大草原(头)………他总会笑着醒来,还不停晃动身体,想让车摔下“悬崖”。

待时机成熟,我会将“车”开出房间,开向餐桌,他也会随着跟出来,爬上餐椅继续后面的故事情节……

 

/ 07 /


有一部电影诠释了最棒的“游戏力”,它就是经典奥斯卡影片《美丽人生》。

一对犹太父子被送往纳粹集中营,爸爸却告诉儿子,这是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

...

爸爸在被纳粹押去杀害的路上,正好经过儿子藏身的铁箱。爸爸担心儿子看到会害怕,便面带微笑、故作滑稽地大步前行。

...

当一辆真正的坦克开到儿子面前时,爸爸已经被纳粹杀害。

...

儿子的童心在爸爸编织的游戏中得到了保护,即使身处恐怖的集中营,也没有造成心理伤害,反而始终充满着希望。


其实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时间很短,十几年一晃就过。

现在一起游戏的画面,都会成为将来孩子与我们最甜蜜的回忆。

愿我们不留遗憾。


同步于我的个人公众号:维尼妈妈的时光机

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