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过这么一段话,印象颇深,援引如下:  “假如我能活到70岁,那么我的生命大约会有25550天。(觉得自己能活到100岁的,也适用这个算法)

15岁以前的5475天可以刨掉,因为那时候的我什么都不懂,基本处于懵懂状态。

认真地想了想后,我认为55岁到70岁这15年也可以去掉了。很明显,那个时段我应该大部分时间在跟逐渐衰老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抗争着——例如退化性关节炎。所以顾不上别的了。

这样的话,我的一生还剩14600天。工作时间应该不是我自己能够支配的,这段也必须去掉。那么去掉多少呢?一半?不,肯定要更多,即便保守地减去10000天,也绝对还是少了。

不过就算这样,我的生命也就还剩下4600天。这4000多天就真的完全属于我了吗?我认为不可能。一定会有很多时间浪费在诸如路程、饮食、应酬一类的琐碎事情上!

那么,算起来极有可能我的一生被各种各样无聊的事情所困扰,最后剩下的日子也就仅仅几年而已!我是指真正能自己去支配的时间。”

按照我的理解,这些话的大概意思是,我们时常有个错觉,以为自己还有很多好时日,但事实也许是我们就像蜡烛两头烧一样,生命眨眼间就到了尽头。而临死前回顾自己的一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的日子少得可怜。

这让我想起电影《时间规划局》,这是一部让我刷了两遍,还可能刷第三遍电影。

《时间规划局》的背景设定是:人类已攻克永生难题,然而资源有限,于是通过基因手段,限定人的寿命。每个人出生设定25岁的基本寿命,25岁生日那天开始启动手腕上的时钟,成长和衰老都停止,但只有一年的可消费时间。

时间也成了唯一的通用货币,所有的消费都可以用时间支付,时间用完,即刻死亡。

每个人都需要赚取时间来延续自己的生命。可以通过打工赚取,也可以接受赠与,可以借贷,可以乞讨,可以赌博,也可以抢劫,当然是违法的。

可想而知,和现实一样,财富几乎等于时间。富人拥有花不完的时间,几乎长生不死,永葆青春。穷人为了基本的生活疲于奔命,疲惫不堪,随时徘徊在死亡边缘。

这部电影同样让我陷入思考自己到底还有多少无病无痛的日子?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以及人类永恒的话题:你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但同时,我也感觉很欣慰,因为生命的终点是死亡,回归虚无。意味着无论这一生你做了什么,在死亡的那一刻都会清零。

伟人会留下精神财富,后人会一遍遍歌颂悼念。而普通人无非是死去元知万事空,灰飞烟灭,没有人会记得你,你做了什么,做过什么,取得一丁点什么成绩,都不重要了。

但假如有阴曹地府呢,假如死后你还可以在阴间生活呢。那正如电影《寻梦环游记》描述的一样,只要活着的人忘记你,你就会在阴间消失,真正的灰都不剩,结局更可怕。因为连你的子孙后代都忘记你了。

还能活多久?向死而生,假如自己还有24小时可活,假如自己还有一个月可活,假如自己还有一年可活。现在的你会做什么呢?

还是浑浑噩噩的按照惯性,让自己舒服点的过吗?那也可以。

不过一想到自己也没多少好日子可以活,死了也带不走什么,那倒是能够放下一些执念,放下对自己太多的期待,放下对自己的过分掠夺。

扪心自问,什么是你发自内心的热爱吧,现在的你,可以为你的热爱做点什么。不要到死了,也不知道这辈子,是你在过日子,还是日子在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