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

由一个老队长带队挑战珠峰北坡攀登的场景开场,主线是因为救队员而丢掉的能够记录这一史诗级场景的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也可以到达珠峰顶峰的摄像机,老队长的临危授命,林五洲的临危受命,他们完成了,但是就是这一个斑点,成为了遗憾,中国攀登队解散了,兼职摄像因为后悔没有记录成功留在攀登队,用13年的时间,记录的气象倒背如流,队长被下放烧锅炉,却仍旧忘不掉的攀登,日复一日的训练“攀登在别人来说是最痛苦的事,在我看来是最幸福的”,他忘不掉那一点的遗憾,老队长的嘱托,祖国在世界的颜面,还有他的徐樱,因为没有记录而留遗憾的他心里除了祖国在装不下别人,他无法说出自己对徐樱的心声,因为使命,徐樱出国学习气象了,13年,他们从未远离攀登,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准备着下一次的爬起来。

五洲没有机会上山,只能留着一个峰顶的化石作为信物,没有人相信他爬了上去,无论是学生还是同事。

13年后,国家再次组织国家队,融入了新鲜血液的攀登队又活过来了,生龙活虎,生机盎然,还有学成归来的气象组主任徐樱,林国梁作为第二次的记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悟:“我这一辈子,就是死在攀登的路上,也是无遗憾了”,身负重担,自受关注,一开始就被赋予重任,多才多艺,又偏偏生个好皮囊,在帮助又或是祸害下进行魔鬼式训练,第二次攀登,突击队负责冲顶,后勤队踩点搭梯,大本营总指挥,气象局观察风情,比起第一次有了更多的准备,五洲带队,因为气象判断不当遭遇十级大风暴,队长受伤,全员撤退,杨光因照顾队友而下半身麻木,遭截肢,但却种下了登顶的种子,不断开花发芽,国梁自荐为队长,一套成熟的方案,全员的支持,副指挥对五洲的担忧促成了第三次攀登,一切顺风顺水,第二阶梯时,操之过急,不幸遇难,却又分毫不差的重复了当年的场景,为保摄像机而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两次窗口结束了,今年最适合攀登的时期也结束了,国家召回,但是气象队不放弃,中国队不放弃,因为徐樱的科学判断,几天后的他们又迎来一次窗口,这一次的选择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冒险,他们为了13年的努力,为了身上的重担,为了责任,为了祖国,动身出发

最后一次,成功了,徐樱结束了,她和五洲的爱情也结束了,13年前的信物被找到,国旗飘扬在8848.13米的高峰上。

看完整部剧,个人觉得少了些应有的视觉的效果,可能是受当今视觉重于意义的电影的影响,故事内涵挺丰富的,一、很多事情不是你做了就行了,很多人在看,没有能证明自己做过了,就等于没做,周围人的眼光,亲人的安慰,自己的遗憾会杀死所有的成果,二、民族情节,六十年代,国家要崛起,就不仅仅是外层,更要有整个民族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林国梁说:一直是你们闯在前面,我们再不想受你们的庇佑了,我们也可以冲在前面,新一代的青年当有这样的魄力,我倒觉得,林国梁更像队长,有魄力,有影响力,更有策划方案,唯一缺少的就是经验与身手,这需要时间的磨练,三、不断挑战,前仆后继的激情,很多事情,追求极致,3分钟的训练,4小时的监测,队长的身手,部门的完善,准备工作的完善程度,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追求根本不可能的以小博大,最小的成本,最小的风险,最大的收益,最省事的计划,最聪明的举动,但是成果从来不是捷径可以达到的,往往都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偷懒,捷径都会决定你最后的生死,四、相信科学,相信朋友,西藏民族认为珠穆朗玛是神的化身,不可以攀登,只可以远远观望,所谓成功也只是神的 慈悲,但是神不仅仅是慈悲的,这也是五洲心里最大的阻碍,但是他相信科学,在窗口结束时,所有人在等来年之时,徐樱的判断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三次窗口,他选择相信了朋友。

记得徐樱说:你不是在爬珠峰,你是在登我们之间的山峰,很多人之间都有一座难以跨越的山峰,或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又或是不想突破内心的障碍,非得到死,不得不说的地步,遗憾的是很多人到死都没法说出口,这也许就是宿命吧。